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科普知识 > 正文

冬季来临,如何预防感冒

文章来源:未知     作 者:admin

【疾病预防】冬季来临,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会伴随有流鼻涕、咳嗽、发烧的症状。虽然不算什么大病,但着实煎熬。冬季是感冒的高发期,那么冬季如何预防感冒,请您查收以下指南。

一、冬季养生防病之道

1、顺应自然,闭藏养生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季万物生机闭藏,人亦应顺应自然,注重身体的闭藏与保养。建议早睡晚起,避免受寒,保护阳气,保持神志内藏,勿使阳气外泄。

中医理论认为冬天是“养藏”的季节,在冬天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说冬季应早睡晚起,做到避寒保暖,以潜藏阳气和积蓄阴精,还可减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学生和上班族晚起不可能,要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最晚也不要超过晚上11点,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时间,以扶养人体正气,从而增强免疫力抵抗外邪。

夜间休息要注意不要以被蒙头睡觉。由于被窝内空气不流畅,加上被窝内空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次晨起床时会出现头昏脑涨、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症状。

2、避风寒邪,护阳固本

中医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季应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避免受到外界风寒邪气的侵袭。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因为“寒从脚下起”。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停留,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冬季预防感冒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儿童、老人及身体较弱易发生感冒的群体,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当天气转冷时应及时添加衣被,防寒保暖。

北方地区有暖气设备,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特别要注意头、足、背保暖,可以戴帽子、口罩,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再出门。

居室内切忌紧闭门窗,要坚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每晚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可改善体质,预防感冒。

3、饮食调养,温润为主

通过日常饮食提高自己身体素质,也是种预防感冒的好办法。人们常说“冬令进补”,冬天是补身体的好时候,冬季饮食宜温热,以补充体内阳气。推荐食用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黑色食品,以及羊肉、牛肉等温热性食物。同时,加用红枣、山药、茯苓等药食同源的食物,顾护脾胃。此外,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锌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强免疫力。可以用葱、姜、白萝卜、白菜熬水喝。如果积食的话里面可以加上山楂,如果是阴虚的话,可以加上胡罗卜、大枣。还要注意荤素搭配、营养要均衡。冬季多吃白色的蔬菜。多吃水果。 

冬季日常饮食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通过饮食可起到保温、御寒和防燥的作用。

一、要注意多补充热源食物,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这样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制品等。

二、要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提高机体御寒能力,如芝麻、乳制品、虾皮、海带、叶类蔬菜等。

三、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如动物肝脏、豆类、胡萝卜、南瓜、新鲜蔬果等。同时,要多喝水。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冬季尽量不吃生冷、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会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冬季复发或加重,同时,要避免摄入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4、起居有常,行止适度

冬季起居应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做到早睡晚起。俗话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体内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才不会惧怕病邪的到来。

冬季早晨气温低,雾霾相对较重,不适合晨练,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气温回升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四点,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锻炼时应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轻松的运动。根据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站桩、散步、慢跑等。运动忌大汗,以微微出汗为宜,每次进行半小时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能强壮体格,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

二、科学预防感冒与传染病

1、增强免疫力

除了中医的饮食调养外,现代医学也强调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以确保每天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强免疫力,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以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同时,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以减少接触病菌的机会。

3、避免接触传染源

流行感冒和支原体肺炎等具有传染性,应避免与感冒患者或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通风,在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佩戴好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4、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之后,以及接触脸和鼻子嘴巴时。避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三、遇到感冒或传染病,如何应对

若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传染病患者,应尽早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他人。

中医治疗感冒和传染病以宣肺解表、清热解毒为主,并结合病情辨证施治。可选用中药方剂、针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方式来缓解症状。同时,通过中药茶饮调理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1、刮痧:刮痧具有调节阴阳、强化脏腑功能等作用。而临床的各种疾病均与体内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通过不同经脉、不同穴位的刮痧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感冒、咳嗽、哮喘、痛经、失眠、痤疮、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各种疾病治愈。

2、艾灸:艾灸是去湿、去寒、活血化瘀、补元气、疏通经络。艾灸有补阴经和阳经的功效。阳经是补阳气、提阳气。阴经一般是去湿、去寒。

3、推拿:推拿是中医用手在人体的皮肤、肌肉组织、受伤部位、疼痛的地方、穴位、经络部位,用推、拿、按、摩、提、捏、揉、点、拍等手法,来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提高局部组织温度,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改善胃肠功能的功效。

4、拔罐:拔火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它对人体的好处就是可以将体内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让人精神百倍。长期定时间的进行拔火罐,可以缓解相应的疲劳及减轻疼痛此外,还具有美容健身的效果,拔火罐可以将体内的毒素排出。

防治感冒中药茶饮

葱头姜片药茶:葱头10克,生姜3克,红糖适量加水,煎沸10分钟,取汁趁热饮用,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畏寒,鼻塞流清涕等症的防治。

板蓝根青叶药茶:取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服。对预防感冒、呼吸道感染等有较好疗效。

冬天已至,愿你温暖如春,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一年四季都幸福安康。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