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认为,人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人要:精满、气足、神旺。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那么,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一、何为“精气神”?
所谓“精气神”,其实是指人体内的三种基本物质和能量。
1、精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精”是指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的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造化生殖之精,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的,先天之精是生命产生的根本,后天之精则是养生之源,是人活下去的基础。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精又不断补给先天之精以滋养。人体内“精”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体质和寿命。
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归纳前人经验,好的饮食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
2、气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生命动力,所以有“元气”之称,代表本源。“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是人体脏腑经络器官活动的动力。由于活动力很强,所以气能推动津液和血的运行,还有控制体内液态防止无故流失,以及促进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作用。
气由精化生,肾将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这就是所谓的肾气,脾将后天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即后天吸收的饮食营养之气,肺将呼吸之气化为清气。
01宗气
水谷之气与清气又共同称之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行血气,资先天,一般中医说某人气虚,就是指宗气虚弱。
02元气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03营气
营气是谷气之精专部分,行在脉中,属阴,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功能,血虚的人一般营气不足。运行路径有两条,一是十二经脉,二是武侠小说中常提到的练武之人需打通任、督二脉。
04卫气
卫气是水谷之悍气,行在脉外,属阳,作用是防御外邪,温阳全身,调控腠理。脏腑经络之气也和全身的气一样,由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更新、充实脏腑经络的组织结构。从五脏方面看,心气即心火,应该下降,肾气即肾阴、肾水,应上升,以达到心肾之气的调和,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脾胃之气调和,才能更好的完成脾胃枢纽的作用,肺气下降,肝气上升,才能实现气血的平衡。
先后天之气的关系是: 先天之气启动了生命活动,为后天之气的摄入奠定了基础,
而后天之气又不断培补先天之气,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至于后天之气是如何补充先天之元气的,往往是在深呼吸的作用下,让气能下纳丹田,宗气下资元气。
3、神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中医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含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在内,由心所主宰,因此有“心神”一词之说。《养老奉亲书》中说:“主身者神。”人的形体运动,受精神意识支配,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
神者,气血也。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气血的多少,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神志精明,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所以,气血虚弱的人常常没有精神。
神与五脏的关系,黄帝内经: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脾藏营,营舍意。神、魂、魄、意、志,都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它们分别依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即血、气、脉、营、精,如果五脏功能正常,精气充足,那么人就会精力充沛。
“元神”日损,“识神”日益。“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先天之神”又叫“元神”,就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一套人体控制系统。“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
是后天的学习以及各种生活经验记存而来,它的作用就是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老子《道德经》说“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学识。元神可自调节或主宰人的生命活动,识神则主要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二、“精气神”三者关系
“精气神”三者中,因元神具有主宰之能,所以为三者之主。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
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
精满、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三、如何保养我们的“精、气、神”?
无论养生还是养颜都离不开精气神的调养。精、气、神是人体的精华,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力和健康的基本物质,有了精、气、神才有了完美和形体,容颜才能更耐岁月的侵蚀。所以,不论男女,想拥有美好容颜,健康体魄,让衰老的脚步放慢,就要养足精气神。
一、养精
做好以下这三点,就是最好的养精。
第一,控制欲望(色欲)保精,色字头上一把刀,养精一定要先学会克制、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平时太多的房事会导致泄精,会泄掉人的精气,这是最最重点的一部分。
第二、经常疏通经络,中医认为,养精可以经常按揉我们的下丹田,在肚脐下面3寸(4横指)的关元穴,平时可以双手交叠,用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50次,逆时针按50次,一般按100次,就会感到下丹田温暖、发热。
还有再加上一个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守住。
第三、日常营养均衡,日常饮食中,要多吃养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滋阴补肾。
最后,一定要养好情绪,经常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思虑过度的人,这是最伤精气神的一种行为。
二、养气
气是维持生命活力的一种无形物质,也是各脏腑器官运行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气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推动经气、血液循行;二是气化作用,气化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作为新陈代谢的动力,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调节人体的正常体温;三是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气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病气斗争,将之驱除出去。
平时如何补气?
这里介绍一种补气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紧,也叫做顺呼吸,练习这种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看乌龟为什么长寿,就了解一二了。
三、养神
神在精、气三者之中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人体精满气足就会神采奕奕,养神就是身体处于神采奕奕的状态,平时不妨可以多做以下5种动作。
1、常按百会穴
经常用掌心按揉它,百会为诸阳之汇,经常按揉有醒脑、降血压作用。
2、按揉膻中穴
经常空拳拍打它可以驱散心中闷气、抑郁之气,改善心肺血液循环。
3、常揉腹
下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呵护好,每天早晚按摩,少则2次,多可4次,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让下丹田有温热的感觉。
4、按劳宫
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经常按压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5、搓涌泉
涌泉穴在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劳宫穴的位置搓左涌泉,左掌搓右涌泉,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使人体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平衡,还能帮助改善失眠。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 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保养人体 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
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 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是调摄精气神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