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当今高血压并非中老年人专属,患者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首要风险因素,全球已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据调查,我国大约有2.45亿高血压病患者,而且发病率还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疾病也正在向中青年群体逼近。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也就是说,在中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古代中医无相应的疾病名称记载,因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多为其主要临床症候,因此大多数医家将其中医病名归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其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中云“肝病头目眩,胁支满”、《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等,其所述的“目眩”“眩仆”等就类似于现今的高血压病。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如“冒眩”“目瞑”“眩晕”等病名。
中医眼里没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根本都不是病。很多人不理解病和症的区别,高血压只是疾病发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症状,所以它本身就不是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风、痰、火三者作用于肝肾,相互转化、演变,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高血压病的症状及其并发症。根据高血压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肝阳亢盛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痰浊内盛型、瘀血阻络型、阴阳两虚型、无症状型等。在治疗方面,应坚持辨证论治,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把降压和稳定血压、消除症状、长期巩固、预防并发症等作为高血压防治的目标。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劳或逸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1、遗传方面。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中医认为是先天禀赋不足。
2、情志方面。情志指喜怒忧思悲的变化,情志失调可使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的阴阳失衡,导致高血压病。
3、饮食方面。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要禁食肥甘厚味,另外要少吃盐,少饮酒。
4、劳逸方面。中医认为,劳力过多会耗伤元气,导致经脉失养。劳神过度会伤阴,阴虚则阳亢。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就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管理,尤其是药物治疗。然而,根据当今的科学研究发现,高血压是有可能自愈的。
2024年7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Remission to normal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did not receiv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analysis of data from two longitudinal cohorts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42%的高血压患者在6年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血压恢复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4%相关。
初步分析表明,不吸烟、戒酒、在随访期间达到正常BMI等因素,可能有助于逆转高血压。这项研究挑战了高血压是终身疾病且需要持续药物治疗的普遍观点,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高血压缓解的因素,这一发现可能对更加个性化的高血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健康与退休研究(HRS)和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中2760名参与者,年龄在33-99岁之间,参与者没有重大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在基线血压测量时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并进行了随访,分析了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在所有参与者中,基线血压中位数为147/87 mmHg,81.27%的参与者为1级高血压,18.73%的参与者为2级高血压。在平均6年的随访期间,有66%和70%的参与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52%的参与者收缩压降低≥6 mmHg,60%的参与者舒张压降低≥3 mmHg。
血压随时间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42%的参与者在随访期间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高血压前期和最佳血压),高血压发生了逆转,其中67%、43%和29%的参与者分别在4、8和12年内维持正常血压状态。这意味着,参与者的血压恢复是持续性的,甚至能维持12年正常血压。
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4、8和12年后血压状态
对高血压缓解相关的因素分析发现,不吸烟、戒酒、在随访期间达到正常BMI等因素,可能有助于逆转高血压。不仅如此,与仍患有高血压的参与者相比,血压恢复的参与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4%相关。研究指出,对于许多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少在诊断后的头几年,采取不太激进的管理策略可能是可取的。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另外,这是一项观察性探索性的研究,并不代表因果关系。这项研究挑战了高血压是终身疾病且需要持续药物治疗的普遍观点,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高血压缓解的具体因素,这一发现可能对更加个性化的高血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这项研究表明,对于本研究中的人群,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42%的高血压患者在6年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血压恢复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4%相关。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高血压缓解的因素。
参考文献: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4.102678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医诺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