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讲座 > 正文

第十五章:养生与防病-不生病的学问

一、养生的最终目的

贾:今天我们谈养生与防病,现在通俗说是养生与保健。现在经常将养生与保健合在一起,简化成养生了。实际上养生和保健还是有区别的,养生是养我们内在的协调,保健大多数是从外面来调理。传统中医都很重视这两方面,具体到养生的观念以及养生的最终目标,鲁老师您给我们谈谈。

鲁:最终目标就是两句话“活得舒服”和“活得长”,看病就是为了活得舒服,活得不舒服就生病了。中医病的概念以症状为中心,咳嗽、胸闷、腹泻等都是症状,不能认为以症状命名就不对。现在西医病名非常多,将近7千个病名。一个医生将这些病名记住就很不容易了,所以西医没有大内科专家。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和西医的诊断方法也不一样。

贾:由于西医的发展,西医的教育都是占主流地位,中医已经被排挤到从属的状态了,很多人对中医已经不了解了。刚才您提到中医治病的两个目标“活得舒服”和“活得长”,不舒服就是病,没有人觉得身体舒服还来看病的。人不怕活的时间短,就怕活着受罪。养生观念首先要知道中医讲的病就是身体不舒服。怎么解决不舒服或者让它不出现,让不舒服不出现就是养生保健。古人还是以养生为主的,《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就是关于养生的。传统中医对养生的认识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的人都是把治病放在第一位的,人们在健康观念上已经分不清主次了。那么养生和保健给我们带来的益处都有哪些?当人们把病积攒到一定程度再去治疗,不仅是受罪的时间长,而且花费也是很高的,就像是一个建筑物,要是经常维护,每次维护的代价并不大。当它快要彻底毁了的时候,你再去维护它,那就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甚至到最后就只能重建。但是人体不能重建啊,所以,养生还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一个措施,把养生保健应该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

二、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贾:中医的养生理论很多,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鲁:养心、养神最重要,所有的长寿老人没有一个是脾气很暴躁的。养生和运动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一辈子不运动活得也很长。跑步、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都可以让气血通畅而使人长寿,不活动的人平时保持心平气和,也可以健康长寿,养生的核心问题是养心、养神。经常着急生气的人肯定身体不会好。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得开,身体自然就好。心平气和是养生的第一关键。其次是适度运动,每个人的活动量和活动能力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安排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齐白石很长寿,他就是一辈子画画,也没有其他的锻炼。画画时要求心神安定,所以他就能长寿。过去的中医大夫需要具备琴棋书画的能力,都能让人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棋可以让人动脑筋,防止老年痴呆。如果天天看电视,什么也不思考,年纪大了肯定会痴呆。曾经有人对退休人员做过一次统计,退休5年以上的人有30%都老年痴呆了。

贾:鲁老您说的养心确实很重要。人要是得了老年性痴呆,很快各方面就都不行了,包括连抗感染能力都很弱,所以,养心的重要性在中医养生里面应该放在第一位的。《黄帝内经》讲“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已经明确的说明养心的重要,这部分内容真的是应该挖掘出来讲的。现代的教育让人们的评判体系出了问题,都关注名利、成就了,从来不把心平气和叫做成就,从来不把健康长寿认为是成就。人生价值观不一样了,以前都觉得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是幸福的一生,现在强调要老有所为。但如果说你老有所为是心情舒畅地去做事,那还是提倡的。但是如果确实做不到了,还要强调老有所为就不对了,就不符合养生的观念了。按照兴趣去做事情会比较好,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被安排做事,不能随心所欲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到年纪大了,才有时间去做喜欢做的事情,包括有些老中医到退休了才有时间系统的学习《黄帝内经》,系统的学习古代经典。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天天为了论文、职称等事情忙,更本没有时间潜心学习。作为中医工作者来讲,应该要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养生。刚才鲁老提到古人的养生方法是琴棋书画,琴棋书画可以把人的心态调整到平和的状态,无论哪项都不是让大家去比赛,都是自得其乐。现在很多人就不是这么想的,都想比赛得胜。没有起到调心的作用,反而是徒增烦恼,不利于养生。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下危”。首先要调心,心主神明,心藏神,那么我们要调神。现在人们认为的养生保健都是吃点什么就能长寿,实际上根本谈不上是养生,只不过是有保健意识。本来是热性体质的人,还要吃壮阳的,那连保健的目的都达不到。现在不是讲养生的人方法有多大问题,而是追求养生的人太盲目。

鲁:你看现在上养生堂讲课的有名的医生非常多,上完节目后门诊量剧增。很多人听完他的讲课都觉得自己也有这些问题,就对号入座,自己调理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了,就去找那个医生去了。一上午要看四五十个病人,经常看到下午一两点钟。这样看病把医生给累坏了。医生很辛苦,病人也得理解医生的辛苦状态。

三、如何养心?

贾:是的,这个我是有体会的。咱们强调养生的关键是养心,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养心呢,采取什么的措施?您刚才提到的“患者要理解医生”,其实这就是养心。不光是患者理解医生,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发生的问题。这就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了就能理解,理解了就不会烦恼,烦恼少了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这是养心的方法之一。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读圣贤书,圣贤书讲的内容不会是让社会乱了,社会乱了对谁都不好,所以圣贤书讲的东西都是让大家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养心的办法。您觉得还有其他什么方法。

鲁:你刚才说的换位思考很对。我当过研究生部主任,我就经常说“站在我的角度,这个问题你们会怎么回答”。还有的学生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没通过的,有的鞠躬,有的甚至磕头来请求通过的。但是这结果也不是我一个人定的,而是答辩委员会的决定,我只是代表宣布结果的。有这样的结果不是答辩委员会单方决定,自己平时的努力和付出有没有到位,也是很重要,首先要从自身找找原因。

贾:换位思考是个非常有效的养心的办法,再就是读圣贤书。如果不换位思考、不读圣贤书,那么要接触好人。我说的好人是指能与大家和平相处的人,他看问题比较全面,你受他的影响也会慢慢变成能与大家和谐相处的人,这样自己的心态也就变了。另外,要讲社会奉献,以奉献为主,索取为其次,这样就很少有烦恼。因为你有能力你才能讲奉献,比如说我现在要拿出多少钱来,我必须是口袋里有才能拿出来。那么我拿出钱来并不感到多难受,多不容易。如果口袋里没有钱,那么就表示没有,没有也不会多难受。往外拿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受,如果说要往自己口袋里装一百块钱,但是只有三十元可以拿,就会不高兴。虽然是多得三十元,但还是会不高兴,觉得少了。实际上多去关心别人,你就会得到非常好的养心作用。养心方法还有静坐,但作用不会很大,真正的养心还是观念的转变,而不在于形式,观念正确了就能够养心。还有就是人追求不要太多,“顾两兔,必全失”,哪个都抓不住,那就会更烦恼。人生要专心致志的做好你已经做好的选择,就像我们学医的就琢磨怎么看好病就行了。专心致志的做事就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就健康长寿了。

鲁:其他的事情可以了解,了解那些与自己做的事情相关的东西就行了。

贾:另一个养心的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公德。因为当你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的时候,就损害了他人,损害他人自己就不能安心。用社会公德来规范自己,规范自己其实不会难受。我家里养着一条鱼,我有时候想假如这条鱼觉得鱼缸空间太小、想跳出去的话,跳出去就会死掉。给你多少空间就在里面生活就可以了,跳出去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不要理想远大到要跳出鱼缸。所以一定要在你能活着的条件下生存,这说的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规范。现在的教育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冲击比较大,人们的道德观念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来养心?我觉得遵纪守法也是养心。不可能做杀人越货、贩毒的事还能养心吧,还想得到安宁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五脏六腑的协调。具体养心的措施很多,但是大体上就是这些原则,如果你能做到,应该说心会比较平和、宁静了,五脏六腑就协调了。

鲁:再说说饮食,现在很多人吃东西铺张浪费,而且还喜欢吃稀少的东西。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其实一个人活着可以非常容易,营养摄取的够了就行了。现在的人们总想着营养营养自己,营养多了不是好事。现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越来越多,过去六十年代的时候,哪里有这些疾病,高血压都很少见。

贾:鲁老又引出养心更深层次的一个观念,就是你要知道自己的一生需要多少东西,自己需要的并不多。既然不需要那么多,那想拥有那么多干啥?所以说不要起贪心,不起贪心就会愉快,所有的痛苦都是从贪心开始的。这是佛教讲的五毒“贪嗔痴慢疑”的贪,贪是祸根。当你没有贪心的时候,生活就没有痛苦。另外,就是不要随便对人产生嗔恨的心,总是对人愤怒、嫉妒,这些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当你对别人不好的时候,你自己不会愉快的。说话要让人感觉愉悦,哪怕是批评的话,也要让人听着顺心。人各有所长,不能自己有某项特长就觉得别人不行。傲慢之心会造成你的心不安,你瞧不起别人,别人也会瞧不起你。还有就是不要无端猜测,起疑心害人害己。比如说你在宿舍里丢东西了,就怀疑其中一个人。当你怀疑别人的时候,你的心就会对他有愤怒。其实被怀疑的人不一定有什么影响的时候,你自己已经开始心不安了。把我们内在的“贪、愤恨、愚痴、傲慢、多疑”这些不良心态去掉,善于沟通,善于换位思考,这样心就平静了。

鲁:这样的话就像胡锦涛说的“和谐社会”了,人的心态平和了。如果世界人民都能这样,那么世界就和平了。

四、衣食住行与养生

贾:刚才咱们讲了养心。在现在所有的养生措施中,最终都是跟养心分不开的。比如吃什么能健康长寿,这是我们的心所想。您再给我们聊聊通过衣食住行怎么来养生吧。

鲁:每个人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轻易改变。因为这些习惯都是适应当地气候、自然环境慢慢形成的。到底什么是养生的饮食标准?没有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曾经有专家在养生节目中说一个人每天需要盐多少、糖多少、脂肪多少等等。我开玩笑说按他说的要求去吃饭,我们肯定找不到饭吃。为什么?不知道他说的含量标准是熟的米饭还是生的米?米饭的硬度不同是不是含量就不一样呢?饭菜吃进肚子后,肠胃的吸收功能又不一样,最后排出的糟粕也不知道多少,没法定量。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怎么可以定唯一的饮食标准呢?

贾:鲁老您提到这点非常好,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又很深刻。现在的人就把这个当科学,其实这是违背真理的。象这样讲养生的人,可以问他是不是自己每天按这个标准吃的。如果他自己都不这么吃,那让别人怎么按标准吃。您刚才提到一个大家都不太注意的习惯问题,只要不是不好的习惯,一般不要轻易改变一个习惯。可以适度的改变,可以循序渐进的变化,不能够巨变。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你看有些长期运动的人,突然不运动后会很快长胖、体力下降,整体状况会更差。抽烟的人突然不抽烟,也会胖。抽烟的人突然戒烟会心态不好,心态不好的话,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就又差了。就像是平常一直有个好朋友,突然没了这个朋友就会很难受。已经养成抽烟不良习惯的,需要慢慢改变。如果年纪太大的,我在临床一般就不劝他们戒烟了。如果是年轻人,我是提倡慢慢戒烟的,年轻人适应能力也强。对于习惯的改变我非常赞同鲁老师的观念,要慢慢改变。关于饮食习惯,我有这样的感觉。一旦吃到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就会感觉非常好吃,其实别人吃起来不一定觉得好吃,但是自己会觉得很好吃,而且吃了不会觉得难受。成长中的饮食习惯已经在我们胃肠等生理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一般不要做巨大的改变,不能别人说什么好就吃什么,还需要因人而异。另外,还有的人一听说吃什么东西不好,他就会严格限制,这样也不对。我们门诊有个老太太是高血压,听电视上讲高血压病人要限盐,她就严格限制盐的摄入,结果导致血钠降到120mmol/L,比正常人低15个单位,但血压也没降下来,比原来更高。我告诉她限制不能太严格了,让她必需吃盐,再配合上药物,最后就都改善了。这就说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不能无限制的往下压。因为高血压不是机体盐多一个原因导致,可能是其他原因,如果体内盐含量过低,机体又会自己调节血压升高,保证其他地方需要。这样的观念要改变,不能听说什么不好,就坚决不用。因为不能判断是不是由于盐多引起血压高,如果盐多引起的,那么减少盐可以帮助降压,如果不是盐多引起的,限盐反而对身体不利。在你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着某个方法,但是不能太严格,可以慢慢来,可以循序渐进地调整。这也是养生的一个观点“循序渐进”。

我们现在的养生观念有很多是错误的。现在讲养生都是这样的,讲高血压养生时关注高血压,讲肥胖养生时关注肥胖。人们一开始听养生课还知道怎么做,听到最后不知道怎么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大家对养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人们不知道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知道怎么去追求和谐,只是知道去追求某一个方面。这是养生领域里非常严重的错误。

鲁: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阴平阳秘,整体的和谐是这样的,各个脏腑也是要阴平阳秘。比如肺的宣发与肃降,心的主血脉和藏神,肝的疏泄和藏血,肾的气化和藏精,脾升胃降,这些都是强调阴阳平和。

五、气功与养生

贾:还有就是气功养生,除了调心之外,最主要是“调息”。调整呼吸对养生有什么作用。呼吸本身可以调神,虽然神可以调整呼吸,呼吸反过来也能调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就是说心管着五脏六腑,那么五脏六腑反过来也管心,即五脏六腑皆可以调心。呼吸是养生更重要的一方面,在气功养生里调息是最重要的。李老告诉我要注意呼气,我一开始不能明白,为什么注意呼气,注意吸气不可以吗?李老说注意呼就够了,吸气时自然就会吸的。注意呼气可以使心宁静下来。当一个人要生气或者是进入愤怒状态时,他肯定是吸气,而不是呼气。吸气的时候可以把精神调动起来,呼气就正好相反,呼气会使人静下来。李老说真气运行简化成一个字就是“呼”。只要注意力在呼气上,这个人就会非常宁静。我们门诊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在候诊的时候心慌、烦躁不安,我让她去做心电图,她说心慌的上不了楼,我就让她坐着数呼气,数五分钟,五分钟后她心就不慌了。呼气的作用就是这么大,这么快。这是用来静心的很好的办法。

六、运动与养生

贾:养生方法还有太极拳、形意拳等各种拳术,尤其是太极拳,它使我们保持心身协调统一的非常好的办法。但是太极拳要是没有高人的指点,基本上就是花架子。真正的太极拳讲究“圆”和“转”,每个动作都是圆,画圆就能锻炼了身体的每个部位。真正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才行,关键是功夫。所以,养生也是这样。不能说只知道理论,关键是做。习惯就是天天做,慢慢养成的。那么,如何吃饭才会养生呢?

七、饮食与养生

鲁:吃饭也是这样,饮食习惯不要轻易改变。

贾:我为什么要提出饮食如何养生这个话题呢?因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一旦发现哪里有百岁老人或者长寿老人特别多的地方,就会有人去研究他们吃什么。然后是他们吃什么东西,大家都吃什么,希望达到养生的目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首先人家从小就是这么吃的,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是一辈子都在那个环境中的,从小就是那样的生活习惯。现在的人到处找长寿经验,然后每种都试试。吃什么可以长寿是养生的一个方面,但是不能太强调。现在养生节目讲的都是关于食物,因为这些养生措施好讲也好落实,符合人们懒惰的心理。我有个朋友说我都不用看养生堂的节目,只要我一进厨房就知道养生堂讲什么了。因为他母亲天天看节目,讲什么食物就去买什么。这些肯定不是养生的好方法,违反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细枝末节上太追究,把自己弄得很累、很辛苦,还长寿不了。还有就是吃饭的量要掌握好,已经够了就不要再吃了。

鲁:还有就是到吃饭的时候感到肚子饿了,这说明上顿的量是合适的。

贾:这就是我们临床上常遇到的,肥胖病人说自己整天都不想吃饭,没有饿的感觉。病人以为自己是不思饮食,生病了。这样的情况不能给他健脾开胃,这是吃多了的表现。这样的病人就需要少吃。少吃也要慢慢来,因为饿得太厉害了,下顿就会变本加厉,吃得更多。每个人的饭量都是不一样的,要因人而异。每次吃饭前如果有饿的感觉了,说明上次吃的是合适的。如果还没到吃饭时间就饿了,那说明吃少了。如果饭点到了还不饿,说明吃多了。掌握好这个原则就可以了。

鲁:这是自我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量。不能规定吃多少,每个人都不一样。

八、睡眠与养生

贾:有的人仔细到每次做饭都要用天平称一称,这哪是养生啊。除了饮食的养生,还有睡眠的养生。睡眠对人来说非常重要,比吃饭都重要。可以两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两三天不睡觉。那么怎么样才能睡好呢?

鲁:老百姓都知道要睡子午觉,晚上睡觉时间不要晚于12点,中午在十二点左右最好能休息一下。

贾:睡觉方面从养生的角度看,也不宜刻意追求。如果有人把睡觉特别当回事情,那他的睡眠反而不会好。比如说我们强调睡子午觉,十二点以前睡觉会比较好,比较容易睡着,这是规律。但是也不要强调太多。不然,有些人一看过了十二点,心理就认为睡不着了。对于睡眠不要有多大的追求目标,一般情况下困了就睡,天亮就醒。要顺其自然,白天困了也可以随时睡一睡。还要强调尽量与自然一致,不能白天睡觉晚上不睡。因为人也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而且还是昼行动物,晚上尽量不要看刺激性的东西,要早点休息。晚上睡前尽量不喝咖啡和茶。

鲁:但是我晚上不喝茶睡不着觉,我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是特殊的情况。小时候我奶奶天天沏茶,我就没有喝过白开水。

贾:鲁老,您从小就培养了一个抗茶叶兴奋的能力。

鲁:我喝多少咖啡、茶都可以睡着。原来上海中医学院有个人喝酒非常厉害,喝多少都不醉。有一次有人告他状,说他违反办事纪律,说他跟另一个人喝了一瓶茅台。纪律规定喝酒的量不能超过人酒量的三分之一,最后证实他喝半瓶茅台一点都不醉,这件事才过去了。这个人后来胆囊有问题了,需要麻醉摘除,结果麻醉药对他不起作用了。

贾:这样长期饮酒的人,肝脏的解毒能力非常强,药物代谢也非常快,会存在这个问题。说道这儿,谈谈有关睡眠和酒的关系。对多数人来讲,睡前稍微喝点酒,尤其是葡萄酒有好处。临床上遇到打鼾的人,喝完酒打鼾会更厉害。研究表明酒可以助眠,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可以试试,不行就不要硬喝酒。另外,作息要想与自然界的昼夜变化保持一致也有办法,一般来讲喝茶、喝咖啡可以让人兴奋、保持精神,可以白天喝茶、喝咖啡,晚上就别喝咖啡和茶,晚上可以喝一点点酒,这样就渐渐形成昼夜节律,慢慢的不喝这些东西也可以保持好的节律。如果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坚持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好。睡眠养生要顺其自然,可以借助这些办法,尽量与自然界保持一致。

九、房事与养生

贾:养生中有关饮食和睡眠我们都讲了。还有一个需要讲,就是有关房事的问题。鲁老,咱们中医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鲁:朱丹溪提出“阳有余,阴不足”,房事过多会伤阴精。尤其老年人阴更虚了,相火就容易动了。朱丹溪是理学家的学生,他的老师是叫徐谦,徐谦又是朱熹的弟子。朱丹溪39岁才开始学习中医,但是他哲学基础好,学起来容易些。过去有句话叫“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中国的很多大文人都懂医,苏东坡有个《苏沈良方》。《红楼梦》里面的方子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曹雪芹的文学和医学底蕴很深。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医学毕业了都不一定能看懂张元素写的《医学启源》这本书。《脾胃论》也很少有人看,说明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文化重视不够。《医学启源》是张元素写给弟子李东垣的入门书,大学毕业了都看不懂,看着费劲。

贾:当时入门的书现在都看不懂,其实对当时的人来说应该很容易看懂。

鲁:我跟任应秋老师学习时间最长,一开始不明白任老师为什么要校对《医学启源》这本书,后来知道是想宣传中国文化。现在的中医中国文化底蕴不深,中国文化被丢掉的太多。现在西医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但如果是讲养生,西医就没有什么可讲了。

贾:这是一个特点,谈治病西医有很多办法,谈到养生西医就没什么内容了,顶多就是营养学。营养学的内容 还是生活中没法落实的。

鲁:中医养生有非常多的东西可以研究,可以深入挖掘。我希望继承任老师的遗愿,把《医学启源》这本书再诠释一遍,争取在任老师百年诞辰时献上。

贾:关于房事方面的养生,中西医差异很大,西医认为的精是可以化验出来的,但是中医认为的精又是什么?

鲁:这正是我准备做的事情,我已经在写“中医气的诠释”,写完后再写“中医精的诠释”。中国人是怎么认识“精”,肾精是什么,五脏六腑的精又是什么。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精”。人身三宝“精气神”,精、津、血统称为广义的精,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和气可分又不可分。看得见的叫精,看不见的叫气。人身以精构成,皮肉、毛发、五脏六腑是可以看见的。精里运行的东西都是气,气是第一位的,血不是第一位的。《管子·内业》篇“精者,气之精者也。”管子是研究精气学说第一人,精就是气,气就是精,精、气是生命的根本。精和气严格来说不可分开,中医基础理论没有把精气讲清楚。

贾:中医讲的保精全神的养生保健理念,精不是单指可以看见的精液。人是以精气为本,房事不仅仅是丢失了精液,而是伤了全身的精气。人天生的性能力不同,有的年轻就不行了,有的老了还挺棒,所以房事养生方面应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鲁:有的老年人到了七八十岁房事方面还可以,这样的老人一般来说都长寿。

贾:在临床上一般老年人来看的都是前列腺增生、肥大等问题,也有些想看阳痿的问题,说明在这方面还有要求。有些年轻人都没有这方面要求,所以房事养生不能千篇一律,都按一个标准来。

鲁:中医提出“精气神”三者可以相互转换,精可以化为气,气可以化为精,精气可以生神,神又可以主宰精气。从阴阳学说角度说,精有阴精、阳精,气有阴气、阳气。精气两者中气属阳,精属阴。

十、养生从何时开始?

贾:鲁老在整个讲课过程中始终贯穿“一”的概念,既然面对的是人,就永远把他当“一”来看待,不能总是分开看待。只有在解剖尸体的时候是可以分开来看的,活着的人就不能把身体分开看待。现在看养生节目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不看。那么养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同年龄段应该怎么注意,鲁老您提个建议。

鲁:在年纪小的时候就要先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知识程度加深,可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贾:鲁老的观点比较有远见,不能等年纪大了才想起养生。养生要从娃娃们抓起,就是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父母要从小培养,培养他们如何与别人相处,告诉他们吃什么好,什么不好。这些习惯要从小养成,如果父母不具备这个能力,父母要学习,再教育儿童。另外,站在社会的角度,我们可以做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因为父母的教育是有限的,它取决于父母的自身水平。养生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因为临床上常遇到不好好吃饭的小孩,经常吃零食,影响发育。前段时间遇到一个18岁左右的女性病人,月经很长时间没来,平时就是不好好吃饭,经常吃零食。让她停零食,恢复正常饮食,再配上中药,两三个月后月经就来了,所以养生从娃娃抓起对于整个民族来讲是必需的。从观念上改变,从小就要养心。

鲁: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过去有句话“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不怕小孩子饿,小孩只有撑着的。也不要给小孩穿太多,小孩子经常活动,穿多了容易出汗着凉。

鲁:吃撑了就导致食积,食积就化热。热了再加上活动就更容易出汗,出汗就容易着凉。中医有句话叫停食着凉,不停食就不会感冒。治疗小儿停食着凉的感冒先处理停食的问题,把内火去掉,再治疗外感的问题。

贾:好,关于养生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聊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儿。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