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讲座 > 正文

第十四章:非药物疗法-恢复健康手段

一、饮食疗法

贾:前边咱们已经把药物说完了,下边咱们就要重点聊一下非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在疾病治疗和康复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人们对非药物疗法治病原理掌握的比较少,所以人们一想起来看病,一想到中医,就是喝汤药,实际上不仅仅是这样,应该是很丰富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包括饮食疗法、针灸(针刺和艾灸)、推拿、气功,还包括我们医生平时用的情志调节疗法、香薰、环境更换疗法。比如人有什么病了,要换一个环境,到某些地方他就好了,因此环境更换疗法也应该属于中医里因地制宜、因病制宜的范畴。下面咱们就先谈一下饮食疗法原理和药物治病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鲁:饮食方面,就是咱们吃的喝的这些东西,过去中医并不把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截然分开。其实中医在吃饭或者喝什么饮料这些方面,它的大理论和中医药物学里的大理论基本是一致的。举个例子,咱都知道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960-1961年困难时期,那时候粮食都是定量的,想喝腊八粥怎么喝?后来我父亲跟我说,你干脆上中药房去买腊八粥吧。腊八粥里除了大米、白面是粮食,好多粮食药房里都有,比如薏仁米、红小豆、黑小豆,这些药房都有。药房里还有大枣、核桃、莲子,把这些凑一块,基本是腊八粥了。所以说,中医饮食理论基本是中药理论,也就是饮食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药学理论和饮食理论基本一致。到了元朝时候,有一本书叫《食疗本草》,食疗本草什么意思?这些东西可以当饮食吃,又可以当药物。《食疗本草》是按照中药学的认识,不是说把中药学里好多东西都作为食疗本草,而是说中药学里头有好多人们可以吃的东西也可作为有治疗作用的东西。比如葱姜蒜是做饭时候常搁的佐料,辣椒花椒大料这是做调料时候常用的东西。调料当中就有这么多东西,另外还有咱们常吃的一些个东西,比如我刚才说的腊八粥,有好多东西,你说它是药就是药,你说它是食物就是食物,所以人体的健康你可以用药物来调理,也可以用食物来调理,所以食物调理也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食物和药物怎么分呢?第一,食物是好吃的。好吃的意思是,第一味道不错,第二有营养价值,第三寒热温凉差异不大,这就是咱们的食物,比如米面这些东西。药物的意思是,第一不好吃,第二寒热温凉差异比较大,第三营养价值不大。当然也有一些对人体健康营养价值很大的,但是这些东西寒热温凉的偏差比较大。说这药太热了,是和食物比较起来它太热了,药太寒了,也是和食物比较起来太寒了。食物的要求是对人体健康是有利,比如说里头含有像各式各样的维生素、各种有效成分等等。中药里头有一句话叫“药食不分”,药和食物实际上一类东西。中药的认知,现在我们大家都认识到,中药是好东西,好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它是自然界长出来的,天然的植物天然的药,天然就是说它和地球是共存共荣的,它不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现在大家对西药的认知,因为西药本身在70年代初,现在咱们有药监局和食品管理局了。70年代初所有的西药管理归谁管?归化工部管。现在出现胶囊是工业用的胶囊,就跟那时候上海硫磺熏的馒头,老百姓有意见。台湾的塑化剂,这种东西为什么台湾的反响很大?为什么塑料胶囊大陆反响也很大?原因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认知能力提高了,对这些不良的东西就有抵制的意思。

贾:这个菊花我倒是见过它是有很多种种类的,黄菊花最多,白菊花也不少。但是现在呢,大家觉得白的好,他就用硫磺熏,就变质了,其实它不是真的。但是真正的白菊花也是挺多的,如果专门去培育、去栽培的话,还是很多的。菊花确实是种类不一样,您说的微微发黄,实际上仔细去分辨的话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微黄,基本上看上去还是白的,因为我养殖过这些东西,所以有这个印象。菊花作为一个药食两用的东西,我们中医一般认为是凉性的,对于体质偏热的、肝阳上亢的、心火比较旺的,这些人用菊花就比较好。下边给我们聊一聊在我们常用的食品里边,哪些是寒性食品,包括添加的佐料。

鲁:咱们的饮食当中偏寒性的东西非常多,最常吃的有绿豆、大米,大米和白面比较起来,大米是寒性的,白面是偏温性的。大米是水生的,所以它就偏凉了,白面是麦子,6月份收麦子,6月份麦子熟了这个麦子长到成熟期的时候,正好是夏天,麦子就相对偏温一点。

贾:南方人吃米能吃饱,吃面吃不饱,北方人是吃面能吃饱,吃米老是饿,这是为什么?前一年我在微博上说,当病人虚弱需要补益的时候吃什么最好?小的时候吃什么长大就吃什么是最好的。因为我们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和环境是逐渐适应的,我们最早跟环境适应的就是我们生长的起点。我们的胃肠道就已经适应了某些食品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说要补益的话,一定是给他原来就熟悉的,他吃完了就容易消化吸收,就能起到补益的作用。如果说你吃一个少吃的,胃肠道不认识它,就会起不到补益的作用,反而容易起到一个反面的作用。这说明饮食习惯的养成是人体和食品慢慢磨形成的。

鲁:现在好多南方人都在北方工作,工作几年以后,他也变了,他就逐渐适应北京的生活习惯了。他也是吃馒头比较多,吃大米比较少了。

贾: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

二、食品分温凉

贾:由于我们个人体质的不同,多数人人为是凉性的食品,少数人吃完就未必能够体会到它的凉性。尽管如此,食品是凉性就是凉性,是热性就是热性。日常食品中,我们最常吃的大米是凉的,绿豆是凉的,赤小豆也是凉的,黑豆还是凉的,还有薏米也是凉的。如果我们上火了,或者避免上火,我们可以常吃这些东西。蔬菜里边,包括佐料里边,咱们北方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吃豆瓣酱,豆瓣酱是个凉性的。豆豉本身就是凉性的,再一加盐更是凉性的,当然我说的是不放辣椒的那种。而且这个凉性的食品,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它对哪一类病人效果挺好呢?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吃豆瓣酱做的食品,常吃就不容易长了。另外刚才这些食品常吃也不容易长口腔溃疡。其实凉性的蔬菜就更多了,蔬菜里边热性的不多,大多数蔬菜都是偏点凉,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脾胃虚弱、脾胃阳虚的病人,一定是要告诉他少吃蔬菜,多吃主食,这样的话他就不容易拉肚子了;对那种顽固性的便秘,老爱上火的,鼓励他多吃蔬菜,他就不容易上火了,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鲁:蔬菜当中确实大多数是属于凉性的,但也有少量是温性的,比如说香菜、茴香。茴香是偏温的,但不是说茴香吃多了这人就长口疮,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它的寒热温凉差异度不大,所以才能作为食品让人们来服用。药物当中有好多食品,食品也有好多用在药物当中,中医常说“药食同源”嘛。

贾:鲁老师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药物之所以在某个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不是药物的罪过,是医生的罪过。我从来不认为说这个药物有这个罪过,那是你用的不恰当。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凉性食品,正好我们就把水果也讲一讲。水果里边哪些是凉性的?

鲁:凉性水果太多了,比如说梨。温性水果也有,比如说荔枝。但是荔枝吃多了不行,就跟桔子一样,梨是凉性的,桔子就是偏温的,桔子吃多了上火,桔子皮,咱说陈皮是温的,橙子就没有桔子那么温,总体来说它是稍微偏温一点,基本接近于平性。梨和桔子,同样治咳嗽。咱们都知道陈皮是治咳嗽的,桔子皮晾干了,或者说鲜桔子皮切点丝,拿糖腌,认为这些东西是化痰的,但是化的是什么痰?化偏寒性的痰才用桔子皮。本来痰是热的,是黄稠的,还天天吃桔子皮,增加了肺火了,所以水果不能随意的就吃。中医吃水果也不讲究吃的特别大温的,或者特别大凉的水果。正好是夏天时候,我看过一个台湾的老太太,特别喜欢吃水果,各式各样的水果,又不喜欢吃药。在看病过程中我就问她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现在怎么不舒服。她有一个毛病,每到夏天,荔枝下来时候,天天鲜荔枝,一吃吃1斤、2斤,然后上火。后来说那怎么办呢?既然是不喜欢吃药,又不喜欢针灸、按摩,干脆告诉你吃什么东西,不吃什么东西。开一张单子,水果、蔬菜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哪类东西要多吃,哪类要少吃,哪类东西尽可能不吃,当然偶尔吃一口也没关系。这张大单子实际上就是食疗的方案,2个月以后给我来了个电话,告诉我说调养的挺好。真正注重饮食的调养对人体是有益的。

贾:确实,因为我们每天都是在吃饭,吃饭生的病,所以说从饮食上调理是从根本上调理。刚才提到水果里边,凉性的水果,像经常我们餐桌上的黄瓜、西红柿,这些总的来讲还是偏凉的。刚才您提到的水果里边,像桔子、荔枝,是偏温的,确实是吃多了上火。另外在水果里边,还有像杏,吃多了也上火,桃子也是一个温性的,老百姓常说“桃饱杏伤人,李树底下埋死人”,李子和杏实际上是很近似的,这些东西都不能吃的太多。

鲁:吃一个两个没关系,还有比如咱们现在常用的药白果,更不能多吃。

贾:还有就是咱们现在吃的葡萄,葡萄也属于温性的。西瓜在中医里有的说是“天生白虎汤”,实际上不是,这个我体会最深,吃西瓜吃多了长口腔溃疡,但是为什么说“天生白虎汤”呢?需要连西瓜皮一起吃了才行。不吃西瓜皮,光吃西瓜瓤,西瓜瓤是温性的,但西瓜皮是凉性的。同样是一个瓜,不同部位就不一样。甜瓜没有明显的寒热,但是甜瓜蒂那个地方是苦的,瓜蒂凉性泻火。同样一个瓜也不能笼统的讲,还得分开讲。有时候同样是一个瓜,瓜瓤瓜籽都不一样。食疗是一门学问,所以食品这块儿要想真正把它完全掌握得非常好,要好好去学。食品里面还有一部分,我们经常病了以后说吃点什么热性的,那么这些热性的食品、蔬菜和水果都有哪些?水果咱们刚才谈了,粮食本身实际上没有明显的寒热属性的,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平性的,就是稍微有点偏,也不会对人体寒热温凉有一个明显的改变。热性的食品,实际我们天天在用,凉热都在用。热性的比如说姜,我们天天做饭用姜,煮粥用枣,枣就是温性的,葱是热性的,香菜是热性的,煮肉的肉桂、白芷、砂仁、草果、草寇、花椒、大料、八角茴香、小茴香全是热性的。我们的主食是没有明显的寒热偏差的,但是我们的调料里边有很多要么凉的要么热的,通过这些属性来互相调整。总而言之,既口感好,又不能吃多了生病,所以说在食疗里边学问挺大的,我们真正的要把这些东西掌握好。能够根据我们的体质来调理的话,确实是很多病也就解决了。

鲁:这里我得讲个问题,一说这是清热就想到消炎,因为“炎”字就是俩火,比一个火字要重,因此认为清热药就是消炎的,这绝对是不对的,为什么?我随便举个例子,什么时候桂树上长虫?虫子都怕它,花椒树也没有长虫的。咱们知道,花椒也是温性的。老百姓都知道,买了100斤米,为了不让它长虫,怎么办呢?放点花椒,不生虫了。热性的药品,凭什么消炎?按照咱们现在一般的习惯,只有清热的药物才是消炎的药物,这种思维不但中医有,很多西医也有,这种思维是绝对错误的。

贾:鲁老您提到肉桂的事儿,其实咱们《伤寒论》里一般都写个“桂”,写“桂”呢,实际上就是肉桂。有人考证过,说《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就是桂皮,它是把肉桂外边那一层粗皮去掉以后剩下的那个皮叫桂、桂皮、桂枝。在《伤寒杂病论》里边,使用频率最高的药之一就是桂枝。桂枝汤治疗的这些发热性疾病,实际上按现在来说都是炎症,用的很广泛。我最近在研究《伤寒论》里边每一味药以及它的配伍都治疗哪些病的时候,确实发现这个问题,古人对于发热是根本不忌用肉桂的,不像我们现在,人为发烧那还能用热药?实际上不是的。完全是可以用的,而且是很安全的,关键是在配伍。

鲁:现在用温热药治疗外感的炎症,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禁忌,其实绝对不是禁忌。

三、胃肠外食积需要减食治疗

贾:人们一说有病就老想着吃什么可以好。我刚才看了一个小伙子,每年一立秋就犯过敏性鼻炎,人很胖,这还是已经减了30斤,现在还有200多斤。一问说吃的不多,说吃的不多我估计也是他近个月减下来的,但是一问他大便情况,一天还拉两次,我说那你吃的还多,我不以你吃进的多少为准,以你排出多少为准,必须变成每天一次大便,才表明你进食量是合适的。我发现一个规律,胖人都说自己吃的不多。大家都想知道病了要吃什么,很少有人问我们不要吃什么。我觉得不要吃什么也应列入饮食疗法范畴,肥胖就要减食,痛风要低嘌呤饮食,血糖高也要减少进食总量。吃多了是食积,如果消化功能好虽然不会积在肠道,但吸收后由于过量会积在血液里,实际上也是一种形式的食积。

鲁:没错。

贾:所以说,对于这类病人的饮食疗法就是减食。减食我有一点经验。因为我原来也比较胖,自己也是慢慢减下来的,就是要循序渐进。对大多数人来讲,每顿饭减少原来吃饭的三分之一,体重就会慢慢下来,血脂血糖脂肪肝各项指标就都正常了,人也会感觉到非常轻松。以前大家吃不饱导致身体虚弱,总想着怎么吃东西来治疗,现在则需要强调这个减食疗法。严格的减食疗法在道教里多属辟谷范畴,就是不吃东西,这种办法以前我也没有认识到它的作用。我有一个朋友,我当时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67岁了,很有成就的一个老先生,他每年都要辟谷21天不吃饭,21天是连续的,只喝水。我当时一听,我就愣了,我想21天只喝水行吗?在医学上很难理解。他说他21天辟谷下来,体重减了12公斤。我问你为什么你要辟谷呢?他也只是偏胖,但他是从年轻时候就有过敏性哮喘,吃了很多的药都不好。后来有一个道教的师傅就教他练辟谷这个功法,除了不吃以外,他坐在那儿听着专门的音乐冥想,每天就这么做。每年都要坚持21天,他辟谷完了以后哮喘就不犯了,所以他就坚持下来,每年都要这么做。我自从认识这个老先生以后,我就把晚饭减成只喝一碗粥,一个月下来就减了10斤。第二个月中午饭减了三分之一,一个月又减了10斤, 

鲁:你原来多少斤。

贾:原来180斤啊,我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把早餐也减了三分之一,三个月减了30斤,轻松极了。我现在有点反弹就是因为自我管理不严格,又反弹回来10斤,但是总的来讲还是可以的。我现在平均每7-10天是有一天不吃饭的,只喝水,这才能保持现在这样健康。所以,要防病治病,不仅仅是要知道吃什么,还要知道不吃或少吃什么。

鲁:对,没错。

贾:我原来血脂高,体重降下来后所有指标都正常了,节食疗法我还是有点体会的。鲁老师您看还有哪些需要给大家强调的。

鲁:对所有病人我基本上不让他们特别禁食。我只跟他们说各种各样饮食,都不要多食,要吃的适度。

贾:总量控制。

鲁:对,饮食当中还有一个就是过敏问题。假如吃虾过敏你就今儿吃俩明儿吃俩,吃两口就完了,反复让它刺激人体,慢慢他就脱敏了,西医的脱敏不也是这么脱的吗? 今儿吃一点,明儿吃一点,后天吃一点。西医脱敏就是就今天打一点过敏原,明天再打一点,打一个疗程,慢慢就脱敏了。所以我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吃,什么东西都不要多吃。

贾:这个观点我同意,非常好。

鲁:不然的话,这不让吃,那不让吃,你干脆出家算了。

四、炒焦的食品治伤食

贾:鲁老,我小时候听老人经常讲,说小孩儿吃肉吃伤了,就把肉给焙焦苦了让他吃,他就又可以吃肉了。

鲁:中医有个健胃方法,就是用苦味药健胃,例如龙胆草这个药是非常苦的,少量用(1-3克)就是健胃的。苦味药物还有好多,比如小儿伤食,焦麦芽、焦槟榔,焦了以后都是有点苦味的,反而助消化,所以苦味不一定都是什么养心清心的。

五、反季食品要少吃

贾:就饮食方面你们几位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听众1:我算一个中医爱好者吧,感觉自己是胃寒的那种人,冬天单位吃中午饭的时候会有吃两三片西瓜,大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后我就要去厕所,这个现象是和西瓜有关还是和我的脾胃特性有关?

贾:你这问题挺好,很多人吃了没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吃完了就会有事。自然状态下我们北方人冬天是吃不到西瓜的,对不对?我们的胃肠功能和自然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和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突然给一个它在这个时候一般不会遇到的东西,身体是不适应的。这时候你说的吃完了就要拉肚子,是因为说你吃了反季节的食品,这个反季节食品实际上是不好的。人还是与自然保持一致比较好,我们现在人为的太多了,所以我们的病也越来越多。你看在20年前,日本异位性皮炎特别多,我国当时都还还比较穷,国内这种病相对就少,我现在发现国内异位性皮炎比原来多了很多,已经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了。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跟他们接近了,所以我们的患病也变成近似了。现在人们脾胃虚寒的也多了,这是由于进食吃生冷较多的缘故。你刚才提到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人体与自然在长期的这种和谐状态被这个凉的西瓜打破以后,就出现了不适。能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当然可以的。刚才鲁老师也说,少量的进食,慢慢的就习惯了,我们的胃肠道慢慢地就适应了。具体到个人,有脾胃虚寒的,有热的,有肝脾不和的,体质状况不一样,那么吃进去以后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个人来讲,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还是应该自己看一看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是问一问医生,应该说问一问懂的医生,不是医生都懂的。

六、食物配伍有原则

听众2:中药里面有药物配伍,食物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配伍,然后可以起到像中药这样纠正病变偏性的作用?

鲁:可以。咱们中药方子,好多都用食物。

贾:饮食里有关配伍的问题确实存在。厨师干啥呢,他那种调配就是配伍,那么他这个配伍有没有什么原则?如果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讲,你只要你配出来的这一餐的菜,它不是让你一吃完就上火或者是吃完就拉肚子,只要不是这样,这说明配的就是合适的。对于大众来讲要掌握一个原则,其实也是中药治疗的一个原则,叫“以平为期”。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什么叫平呢?苦瓜放点辣椒,一个凉的,一个热的,放点姜丝,这个你吃完了,它不凉也不热,这种配伍方式对于正常人体来讲是平的。但是对于体质有差异的,如寒性体质的你就给他配到整体是偏热一点的,花椒、大料这些用的多一点。如果是一个偏热的体质,你这些热的调料呢就尽量少用,吃饭鼓励他多点蔬菜,吃点苦瓜,吃点凉性的食品,例如芹菜、菠菜。便秘的病人,让他吃菠菜,吃完了拉肚子,根本就不用泻药,吃热焯凉拌菠菜大便会很通畅,如果整个菠菜煮了连汤喝进去更好。如果是腹泻,就给吃山药、薏米,少吃蔬菜,多吃主食,他就过来了。所以,主食与主食的配伍,主食和蔬菜的配伍,蔬菜和调料的配伍,在我们临床上真的把这个用好,好多病人不需要吃药。我觉得这个饮食的配伍和药物的配伍,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怎么用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鲁:没错。

贾:脱离实际讲配伍就没意义了,现在我看好多人搞研究,搞这个复方配伍规律,这有啥研究的?撇开病人不谈,光谈配伍有啥意思,是不是?所以必须得落实到实际。因为无论是食品配伍还是药品配伍,最终都是为了让人健康,所以,我非常强调,不要离开病人去谈配伍,不要离开个体去谈配伍,要一个一个结合起来。

鲁:太复杂了,说老实话,食疗治病是个非常大的领域。

七、酒的使用要正确

贾:鲁老,饮食疗法里除了咱们刚才谈的,我觉得还得好好谈谈酒,酒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那么这个酒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呢?

鲁:现在喝酒人非常多,酒这个东西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种酒文化了。人们欢聚是总觉得“无酒不成席”,凑到一块儿就得喝点酒,喝酒这个量是因人而异的。朋友来了可给预备点儿酒,各式各样酒,随便爱喝什么喝什么,自斟自饮,不必强求喝多少,喝舒服就行了。喝酒时候应该少吃肉和主食,多吃点蔬菜,这样还可以减肥。酒还是一个重要中药溶剂,中药里虎骨酒等药酒就是用酒和中药做成的。

贾:酒本身从中医角度来讲,是一个辛热助湿的饮品,酒喝多了呢,体内湿热就比较盛,所以湿热体质是最不适合用酒的。好多形体肥胖的人来找我看病说晚上出汗厉害,我就会问他睡前是不是有喝酒的习惯,如果每晚都有饮酒习惯,就会告诉他,戒了酒盗汗就好了。因为酒是辛散热性的,喝多了就容易出汗多,所以说对于湿热的病人不要喝酒。对于体质虚寒的,或者是寒气比较重的,用点酒舒经活络,可使气血通畅,对身体反而有好处。所以饮酒也要因人而异的,也要根据体质情况。现在酒的品种很多,诸如葡萄酒、果酒、白酒、黄酒、啤酒、洋酒等等,多数提倡用点葡萄酒,用葡萄酒干啥呢,说它能够避免动脉硬化、降血脂,尽管如此,还是不要多量饮酒,多了不好,什么东西过量都不好,过犹不及。有些人其实你不用更好,不要以为别人用上好,你也效仿,体质状况不一样吗。不能够听说好就都喝酒,听说不好就都不喝酒,我觉得这种观念是一定要改变的,首先看看自己属于什么体质,然后再说能不能喝酒。

鲁:你也不能听药厂、酒厂的宣传。

贾:对,现在尤其是这些药酒,什么壮阳啊,补肾啊,有些人就是乱用。本来就是一个湿热体质的人,如果还喝这些酒那就更糟糕了。

听众1:喝啤酒好吗?

贾:一般来讲,酒首先它是一个补的东西它不是泻的东西,体质不虚的就尽量不要用了,无论哪个酒。我看到过个资料提到,如果一天喝一瓶白酒,你都不需要吃任何其他东西了,它提供的热量已经足够你一天用了。可往往是我们一喝酒,吃得更多,喝酒的人很少不胖的,因为他本来吃的东西就够了,又加了一瓶酒、半瓶酒,热量摄入就过量了,所以越来越胖。

听众1:有人说啤酒湿重,是这样吗?

贾:当然了,喝进去的水多湿就多啊。所以,对于湿气比较盛的,像湿疹病人就不宜饮酒。另外像湿气比较重的,湿困脾胃的肝炎病人,脾胃功能不好,如果喝酒吃凉菜,胃肠受不了。所以,只要湿气比较盛的,湿困脾胃的,或者是脾胃虚弱的,都不宜用。如果非要用的话,像果酒这一类可以考虑,山楂酒啊,苹果酒啊,药少量,不能过度。中医治病强调“以平为期”,平就是适度,就是正好合适,在这个平的限度内,你做什么,吃什么都行。

八、针刺疗法更高明

贾:今天咱们就开始聊针灸吧。针灸作为一个非药物疗法,我在上大学时就已经体会很深了。学完针灸的那个学期放假后,一个邻居老太太来找我,说咳嗽几天了,让我给诊治。当时刚学完针灸,我说给你用针灸试试吧。她来的时候天已经傍晚,当时我就给她很认真地按照在学校学的辨证选穴,给她针了肺俞、风门、内关、丰隆、足三里,结果针上以后几乎一声也不咳嗽了。当时我还想,针能有这么神吗? 我想可能是她不敢咳嗽,一咳嗽背上的针会疼,结果半个小时以后我给她起了针,起了针她也不咳嗽,我想回到家她肯定得咳嗽吧,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就来敲门了,请我再给针一次,我问你现在怎么样了,她说现在一点儿也不咳了,你再给巩固巩固吧。这就是我在学完针灸以后,回去治的第一个病人。针刺竟然有这么好的效果啊!太神奇了。从那以后,我特别喜欢研究针灸这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什么? 这些连药都不用就能治好病,这不是更高的招儿么? 而且没有不良反应,除了稍微疼点,不用喝苦药就能治好病,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所以,在中医这些所有的治疗方法里,我最喜欢针灸。但是我就不上针灸科工作,为啥呢,因为实习的时候我知道,针灸科的病种极其单调,大多是痛症、瘫症,像这个咳嗽的病人没人去找针灸科治疗。所以我想我喜欢针灸就不上针灸科,得上内科。昨天晚上我值班,我还带学生给他们扎针呢,要是在针灸科,是遇不到很多内科病的。我对针灸的热爱就是从一开始体会到针灸疗效开始的,但是现在中医用针灸太少,虽然有专门搞针灸的,但内科儿科等其它科医生懂针灸的就少了,总觉得药物是比较高明的,其实我觉得针灸更高明。药物还需辨寒热温凉,针灸就不需要,就用一根针同样解决问题。针灸里有更多的奥秘,针灸的流派很多,近几年有发明了很多针灸疗法,有眼针、耳针、鼻针等。鲁老您给我们谈一谈指导针灸的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哪些。

鲁: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中医的其它理论是一致的,气-阴阳-五行学说是指导思想,用来解释人和自然界,阐释发病机理、治病法则。阴阳学说是个哲学的理论思想,很多人认为阴代表阴精,阳代表阳气,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在古代哲学范畴发展史,提出“一”“二”论。中医常讲阳气,那么阴气存在吗?中医理论中很少提到阴气,气也分阴阳,很多人不知道还有阴气。《黄帝内经》提到“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气相对于血是属阳的,血是属阴的,但是阳能不能代表气,阴能不能代表血,这是值得推敲的问题。阴阳学说讲错了,依此拓展开的药物、治疗等认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也很喜欢针灸,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出去看病也会带着针具,我带过几个针灸学专业毕业生,告诉他们现在人们都认为针灸治疗范围很局限,诸如半身不遂、疼痛性质为主的病。中医的针灸内外妇儿各科病都可以治,所以针灸科和现在中医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不是等同的。现在的医生对针灸的研究不够,韩济生院士一直在研究针灸镇痛、针灸戒毒,他的研究只限于针灸镇痛,把针灸的应用范围缩小了,现在很多人只知道针灸治疗麻疼效果好。我让学生不要只搞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研究,还要研究针灸治疗非疼痛性疾病,比如阑尾炎、胆囊炎等,针灸效果都很好。治疗阑尾炎还有阑尾穴,在人的腿上,针灸是怎么通过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这些疾病能不能通过针灸治好?这是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的。现在在老百姓眼里西医就是打针输液,中医就是喝汤药,老百姓对于针灸治病还是有怀疑的。欧美国家对内科疾病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继癌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之后药源性疾病成为了第四大疾病。因此,现在欧美国家的药物管理非常严格。

贾:针灸的优势逐渐会被人们认识到的,针灸是天然绿色的治疗方法,中医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地开花的就是针灸。原来大家把针灸作为一种可以在各科使用的技术,把它作为治疗手段来看待。其实中医的针灸还是有其理论基础的,用针灸或药物治疗疾病,中医的治病思路基本一样,两者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在用中药的时候经络理论相对来说用的少,被淡化了,但是用针灸治病时经络理论是强化的。因为药物服用后可以通过血液到全身,但是针灸就不是了,针灸不会因为扎一针而全身各组织直接受到影响,必须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来发挥作用。中医认为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就是靠经络,所以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理论的最重要的学说。对于经络本质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很多年,试图从形态学上来把针灸讲明白,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医把脏腑组织之间联系的所有通道都归到了经络系统,所以想找出独立的经络穴位来似乎是不可能。在临床上治病时,尽管我们强调经络穴位取穴准确性有多重要,我们也发现有些病就算穴位选的不准,仍然会有效,而且也不一定错,除了经络上的穴位还有很多经外奇穴,经络本质用现代的研究方式是研究不明白的。经络学说是阐述脏腑组织之间联系的学说,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这个理论已经能够指导实践了,就可以了,不要非得拿出形态学的东西才能承认,现在我们认识事物都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问题,有些治疗完全按经典传统的书上讲的来做,虽然有效,但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针灸治疗中有神奇疗效又不能用经络理论解释的更要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怎么来提升针灸临床的有效性,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尤其是现在医学对解剖、生理研究非常深入,我们应该借鉴过来。我跟李少波老师学了点穴之后,借助于解剖学、生理学理论发明了一套我们自己的点穴方法,这个方法比传统的方法要好,见效更快。我认为指导我们针灸的理论也是需要进一步发展。

鲁:临床有效就应该相信它有道理,具体原理不一定现在能弄清楚,也许五十年、一百年之后就研究清楚了。但如果现在不承认有效的方法是有道理的,非要研究透了才承认,这是非常愚蠢的错误观念。

贾: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念。在临床上还有个问题大家经常会问,针灸扎针时离疼痛点那么远,怎么就把疼痛治好了。我就具体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就像“牵一发动全身”,我拽你头发,你的脚就跟着动,因为人体是整个有机的统一体,互相之间都是联系的,穴位也是这样。穴位看上去是局部的一个点,实际上是与全身相关联的。关联紧密的影响就大,不紧密的影响就小,但可以通过影响的传递而发挥作用。

鲁:现在大家都知道全息理论,比如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棵树,谁也说不清种子里哪个成分是长成树叶、树干的。一片树叶里的一个细胞都可以长成一棵树,这个细胞里面携带了树叶、树根的信息。针灸出现了很多针法,像辽宁彭静山教授就是用眼针来治疗全身的疾病,扎眼睛周围的穴位治疗全身疾病。还有头皮针、手针、足针、耳针这些都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人体独立局部都有全身信息的反应,可以用全息理论给病人解释。

贾:全息理论创始人是张颖清教授,山东大学专门成立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第二掌骨全息论是张颖清教授创立的,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在《自然》杂志,我上大学时看到这篇文章,看完后就将它手抄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他的主要理论是人体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位都是整体的缩影,这是古代针灸理论中没有的。古代针灸认为人是整体的,经络体系是全身的,没有像他们现在划分的微针体系,解放后学术繁荣,才有了这些东西,确实是给我们揭示了一定的规律,这个体系出来对原来的针灸理论有冲击,到底原来的理论对不对?到底针灸是怎么治病的?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鲁:现在针灸科研非要用老鼠做实验,老鼠能和人一样吗?老鼠有老鼠的生物系统,人有人的生物系统,既然两者不一样,怎么就用老鼠做实验。

九、穴位治病的原理

贾:我是这么理解针灸治病原理的,临床上遇到腰痛的病人可以针人中,也可以针气海、昆仑、支沟、外关等,就是说多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治好腰痛,好像没有特异性,但是为什么都能治好呢?归纳起来讲,穴位是人体的缩影,任何一个穴位都可以影响到全身各处,临床上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会选取某个穴位治疗全身性疾病。比如,全身性疼痛,可以针合谷、太冲,这并称为四关,就可以迅速止住全身疼痛。昨天我值班,一个老太太全身关节疼痛已经疼痛了两个多月了,疼的睡不着觉,针完之后马上就能翻身了,这种疾病针灸的效果不会是一次就完全好了,还会再犯的,犯了再针灸还是有效。任何的穴位都有止痛作用,但是效果不太一样。中医讲“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针灸之所以能治疗疼痛还是通过调理全身气机实现的,从这可以理解穴位的非特异性,牵一发可以动全身。但是还有一些特定部位的疼痛,必须针灸特定穴位才能好,针其他穴位就是不能好,这就又反应了针灸治病的另一层次的道理,就是说这个穴位和其它穴位之间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穴位和特定的脏腑之间联系很紧密,为什么阑尾炎针灸阑尾穴,不针灸其他穴位来治疗,因为人们发现阑尾穴针灸治疗阑尾炎效果好,说明该穴位和内脏阑尾的相关性非常好,能够调理这个脏腑的气血。可知任何穴位的治病机理都是广泛作用和特定作用的统一。另外还有针刺穴位为什么能治疗局部病变?因为远端的都能影响到,那么对临近的影响就更大了,因此,穴位治疗有三个方面的道理:全身作用+局部用+对特定相关部位作用,这是我认识到的穴位治病的三各方面的规律。

鲁:穴位治病的道理非常多。比如全身疼痛扎某个穴位可以有效,那么局部疼痛时仍用这个穴位会有效吗?阑尾穴治疗阑尾炎是公认的,有没有比这个穴位效果更好的,这是需要研究的,需要临床仔细观察。在人身上都可以研究很多,为什么一定在老鼠身上试验,其实直接在人身上验证就可以了。

贾:我很赞成你的说法。现在学中医的人对中医的态度有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是完全按照古人的理论,认为古人说的就是对的,其他都是歪理邪说,这些是顽固的守旧者。有一部分人是革新的,但创新也是在古人的基础之上。虽然古人理论没有那么全面,但是没有古人的基础,怎么创新?既要谦虚的跟古人学,又要不断的去探索创新,然后创立更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临床实践。

鲁:疗效是第一位的,治病的道理可以没讲清楚,但是有疗效就行。无论针灸还是药物,只要是治疗有效,都应该承认它有道理。我认为医生生存的条件中疗效是第一位的,服务态度再好,没有治好病,有什么用啊!

十、时间针灸法

贾:鲁老,针灸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聊一聊,就是与时间相关的针灸疗法,例如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这些都是时间医学在针灸中的应用。在创立时间医学之后,人们再看子午流注时就会想到古人挺聪明的,在时间医学方面早就想到并且一直在应用。那么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我觉得要讨论一下。我上大学时有个老师一直是在应用子午流注,但他始终没有规范、系统地研究这方面内容,没有讲清楚按子午流注治疗和不按子午流注治疗两者疗效会差多少。我毕业之后,当遇到比较难治的病人也用子午流注,甚至到了晚上已经下班了,还会去医院给病人扎针。当然病人同时也用着中药,治疗效果确实是很好。有个病人是脑瘤引起的头痛,头痛剧烈到吐血,我给他用上子午流注针灸加中药一个月以后,90%的头痛都控制住了,病人非常高兴,遗憾的是剩下的10%疼痛怎么都解决不了,最后建议他去石家庄做CT检查,结果他直接来北京检查出来有脑瘤,马上做了手术,术后2个月就死了。这个病人如果不做手术肯定死不掉,如果在基层就查出来是肿瘤,我们可能就不会用针灸中药给他治疗了,也不会有那样的效果。所以,我就在想到底病了该不该手术,西医的治疗方法难道就标准规范,不好也得用吗?通过一个例子还是没有深刻体会到按时间开穴闭穴的针灸治疗其疗效到底怎么样,因为我也没有做仔细的研究,但我还是认为是有道理的。实际上我们每个脏腑的功能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睡觉的时候,肾脏浓缩功能就增强,就不产生那么多尿。我们睡觉时呼吸就自然变慢,心率也变慢。当我们醒来,就会感到饿,想吃饭。这些都是与时间有关的,我觉得首先子午流注的思想是没有问题的。

鲁:咱们北京中医药大学有位单玉堂教授在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方面有极高的学术造诣,来求医的病人也很多。他针灸时严格按时辰推算针灸时间。现在懂子午流注的人太少了,专搞针灸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导致这部分内容逐渐消亡,像单玉堂教授这些名家留下来的著作和经验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做深入研究。

贾:子午流注这部分内容我还是很认真的学习过,东北有位医生刘冠军写了《子午流注》的书,书中还有子午流注推算盘,很方便计算开穴时间。我当时在临床上先是按一般理论判断用什么穴位治疗疾病,然后再按子午流注计算什么时间开穴。临床医生最注重疗效,对于子午流注的真正价值和科学规律我还没有搞清楚,但我相信这种思想一定是对的,只不过是我们对它的具体规律还掌握不够。

鲁:其实子午流注的方法到底对不对,现在都没有人在研究,应该说子午流注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十一、针刺治疗的最高境界

贾:针灸真正奇效的道理是什么,刚才我们也谈了,是通畅调理经络气血,我觉得还不仅仅是这些。《黄帝内经》中提到针灸医生水平的高低可用“粗守形,上守神”来判断,针灸首先是调神,注意调神才是上工,粗工就是仅仅认识到经络和穴位,真正高明的是调神。针前可以告诉病人要准备扎针了,不能趁病人不注意扎一针,这样不一定有最好的作用。要关特别注和善于利用病人之神,针灸时医生应经常问患者有什么感觉,实际上就是将神与针刺部位关联起来,神对气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一不高兴就会浑身没劲儿,全身气血都出问题。一愤怒,怒则气上,气机逆乱。调神是针灸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人们强调研究一个个的穴位时,忘了对神的研究,对神的忽略会大大影响疗效。

鲁:现在扎针灸的病人非常多,一上午四五十的病人,说实话大夫也没时间跟病人说那么多。大夫没有给病人调神,针灸疗效也会受影响,提高疗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夫和病人的关联,我经常跟病人说“病治有缘人”,病人相信大夫,那么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会有疗效。

贾:您提到的这点非常重要。今天上午有个从宁夏过来找我看病的病人,右下腹疼痛一年多了,还有肋疼、膝关节疼痛、腿疼痛等症状。了解病情后,我就给他针了三个穴位,针完左右阳陵泉腹痛就消失了,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我常牢记调神的重要性,如果说扎上针以后,就不管病人了,这样的疗效肯定不好,可能起针后一会儿可能又会疼起来。为什么要调神?就是要让身体的功能恢复到自然状态。比如岔气以后用针灸治疗,如果什么都不说,效果肯定不好。如果扎针后,让病人深吸气,或者咳嗽,再让他找找原来的疼痛,在扎着针的情况下,让病人寻找原来的疼痛,尤其是寻找过程中,医生继续捻针,让病人的注意力在针上,他的注意力转移了,岔气的地方就敢动了,敢活动了,紊乱的组织结构就恢复了,组织功能就恢复了。针灸时始终要调神,想使病人关注针灸的部位,医生的手法就要轻。如果想让病人对疼痛处关注的少一些,那针灸手法就要重些。针灸手法很重要,对于运动性疼痛的疾病,一定要让病人按正常功能去做动作,疼也不怕,一边行针一边让病人活动,疼痛就缓解了。刚才提到的这个病人还有肩膀痛,当时扎完合谷就不痛了,如果扎上合谷,却没有叫他活动,这样疗效不会好。因此,除了调神之外,一定要让病人在针灸情况下做正常生理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疗效才会好。

鲁:过去针灸医师在扎针时要宁心静气,有的人练过气功,没有练过气功的也要专注于针灸的那个穴位。

十二、针刺手法是取得疗效的法宝

贾:针刺手法很重要,针感也能被医生调控。想让病人产生热的感觉就用烧山火的手法,用透天凉的办法就能让局部感觉凉,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相当一部分人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鲁:这跟病人对你的信任有关系,治疗过程中跟病人要交流,告诉他做什么,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感觉。

贾:刚才提到的手法正好是我们要谈的一个话题。针刺手法确实是取效的一个关键。有的是提插捻转,有的是针上之后不动,有的是快针不留针,还有迎随补泻的手法。按照经络气血运行方向来做手法就是迎随补泻,烧山火、透天凉都属于更加高级复杂的操作。另外,在应用手法的时候,一定要跟他的神配合起来,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手法就是跟呼吸配合,随着一呼一吸来进行提插。李少波老师给我传针刺点穴手法中最主要的就是呼吸补泻法,吸气的时候提针,呼气的时候进针。李老说不要以为吸气的时候只有胸廓在变大,其实全身都在变大,只是没有觉察出来。所以,针灸点穴时都要随着呼吸来操作,不能逆着来,这就是顺其自然的让疾病痊愈。我觉得这真是个大诀窍,他认识的高度很高啊。我们讲“肺主一身之气”,一身气血的运行,尤其是气血的运行节律都是受呼吸影响的,李老的针刺和点穴都很轻巧,疗效都非常好。针刺操作中有窍门和没窍门、抓住规律和没抓住规律在疗效上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些手法以前不当成治疗的手段,现在有时候也在用。比如滞针手法,有时病人针感不明显,医生手下感觉像扎棉花,这是严重气血不足的表现。这种情况下要让感觉增强,这时就需要将针向一个方向捻,不是来回捻,这样纤维组织会缠住针身,这个缠绕就会产生牵拉,牵拉就会增强经络上的刺激,针感就会有了。那怎么起针呢?倒着转回来就可以了。一般在行针的时候不要松手,不然容易松开,这样针感就不强了,等病人疼的地方不疼了,难受的地方不难受了,才可以松开起针。

鲁:针灸起针也非常重要,有时扎针的针感非常强,容易滞针,这时应在穴位四周敲打肌肉,使肌肉放松后再起针,不能强行拔除。

贾:鲁老师说的是滞针的解决方法,如果敲打放松肌肉还是拔不出来的话,可以从远处再扎一针,就可以把滞住的针拔出来了。道理就是当病人紧张并关注一个地方时,肌肉是紧张的,针就拔不出来,就像你手中握着的东西是不容易被拔走的,当你在别处再扎一针,原来紧张的地方就放松了,就容易拔出针来。

鲁:当病人不注意改变姿势了就有将针弯在肌肉里的情况,这时需将病人的姿势恢复原位,然后慢慢拔出针。

十三、针刺选穴的学问

贾:我们还需在聊聊针灸的取穴,就像我们用药一样。刚才我们说了每个穴位有它广泛作用、特异作用和局部作用。现在的针灸师取穴各不相同,有的是针一大片,像撒网似的,这类大夫在选穴时心里没底,不够精细,需要撒大网。但我们不太赞同这个做法,因为多增加一个针就多增加一份痛苦,多扎一个地方很可能还添乱,所以我觉得穴位还是越少越好。那么怎么样才能穴位用到最少,疗效最好。选穴应该怎么选?

鲁:中医的选穴与辨证有关系,比如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都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相对安全的地方。

十四、针灸穴位配伍

贾:鲁老,您刚才讲到了针灸选穴,教材上多是按脏腑辨证来选穴。由于脏腑、经络是一体的,所以能够指导中药的理论同样可以用于指导穴位的配伍。

鲁:在临床上中药的配伍和穴位的配伍基本是一个方法。

贾:我在临床的一个体会是在各种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的穴位配伍效果会更好。比如您刚才讲的全息理论,如果选的穴位,比如合谷穴,既符合全息理论,又在某个经络上,无论从哪个理论讲都是合理的,这样的话有效性就容易保证,所以,我在选穴的时候就会考虑尽量让各个理论都能解释得通,这样的话就可以把穴位用到最少。再者一个穴位不可能照顾到整个疾病,这时候还要再选照顾其他问题的穴位,这就相当于中药的“七情”,也就是穴位的“七情”。药物的配伍里面有单行,穴位的配伍也有单行,一个穴位治疗一些问题,另一个穴位治疗另一些问题。

鲁:中药选药配伍和针灸选穴配伍也不完全一样,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需要注意针灸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贾:对,针灸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大胆的选。

十五、穴位针刺顺序对疗效的影响

贾:在某次学术会议上听到有人做穴位配伍使用的次序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比如肚子疼,是先针足三里还是先针中脘,比较哪个疗效好,结论是病变在哪里,就先在哪里附近选穴,然后再针远端的能够治疗这个疾病的穴位。他们做了这方面的试验,发现这样治疗的疗效好。当然这是一家之言,到底临床上效果怎么样,有待扩大验证。大多数医生不管何种顺序,针刺之后病也都好了,并没有去比较选穴次序的疗效差异。有人做了研究发现先针病变部位疗效会更好些,可供参考。

鲁:这个比较没有广泛意义,有的时候腹痛扎一针足三里就好了,不用再加中脘。

贾:对,他是在研究两个穴位配伍使用的时候,哪个先针效果更好。针灸和熬汤药还是不一样,中药是一锅煎,针灸多不是一起下针,总有个先后,这方面,大多数中医都没有关注。所以当时在学术会议上引起了我的兴趣,关注了一下。

十六、如何让针灸疗效持久

贾:再聊一下,怎么让针灸疗效持久。临床上常见到针灸治疗后不痛了,几个小时后又开始疼了,怎样才能让针灸的疗效持续呢。

鲁:这与针灸的次数和时间有关系。慢性病针灸,让病慢慢好了,首先是要跟病人讲清楚病情,减少病人的心理障碍。让病人心胸宽阔些,不要把病太当个事儿。有的人平时就把疾病很当回事,一检查出来肺上有东西,就犯嘀咕,猜想是不是肺癌。这类病人心理压力非常大,老说肺上不舒服,其实可能原来都没什么感觉,只是查出来片子上显示有东西,心里就老是想着这个病。得病之后,医生的诊断对病人的心理压力可能是好的,也很有可能是坏的,但是不告诉病人也是不对的,对病人要有保护,真实病情可以跟病人家属说,不要跟病人说。

贾:这就是保护性医疗。

鲁:对,病人很早就知道病情的严重性,而医生又不好好解释的话,这个病往往会加重。

贾:这就是说我们要保证针灸疗效的持久性,首先一个就是调神。

鲁:对,要调神。医生的诊断能对病人的心理压力产生30%作用,如果把病情说的很严重,就会对心理压力产生70%的作用。如果直接告诉他肺癌的诊断,那估计是产生90%的心理压力了。保护性治疗就是不一定要把病情的真实情况都告诉病人。我经常跟癌症病人说“这个诊断还说不清楚”,其实他的诊断已经明确了。得什么病发展到最后都是死,不得病又会怎么样,最后还是死。先把病人的生死观放正了,得病了也得有信心能好。用针灸治病也是如此,不能先跟病人说这个病多严重、世界上还没有好的治法等等这样的话。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每个人都能了解到任何疾病资料,如果医生还继续告诉病人疾病的严重性,病人的心理压力就很大了。病人的预后好不好,30%都是医生的第一句话影响的,所以医生跟病人怎么说话,怎么沟通,确实很有技巧。病人的预后好不好,60%是吃药合不合适影响的。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也很重要,医生给开药有没有效果,效果好不好,跟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有很大的关系。

贾:对,我们要保持疗效的持久性,调神是很重的方面。不管是用话疗,还是用药物,调神在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第二点,让疗效持久的方法就是当第一次治疗的疗效还没有消失,我们再次给予治疗,就像喝药一样。一天两次、一天四次、一天六次等,反正是到时候了就喝药,这也是保持疗效持久性的针灸时间安排方法之一。

鲁:针灸一般是2-3天一次,不能天天去扎针灸。有的人怕针灸,天天治疗会带来心理压力。

贾:因为针灸本身会给病人带来一些痛苦,所以把治疗时间间隔放到最长,前提是保证疗效。

鲁:还有留针的时间也很重要,过去都是20-30分钟,现在针灸的病人太多了,很多地方也就留针十几分钟。

贾:留针时间我是这样来定的。有些病扎上立即就好了,这就可以不留针。用快针做个手法,病好了就可以拔针。但是有些慢性病,确实是需要给他规划个时间,让他定期的来扎针。另外还有一个方法让针灸疗效保持,那就是综合治疗。配合上药物,针药并用,这样疗效就相互促进,效果持续时间就长了。

十七、如何看待纷繁的针灸方法

贾:鲁老,针灸的各方面,我们也差不多都聊到了。最后还有个问题,请您再给我们聊一聊。目前针灸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创新,如眼针、耳针、电针、手针、足针、头针等等,与我们原来的经络很少能联系起来。面对所有这些新的东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它?坚持传统的人,觉得弄这些新的东西就是胡闹,不伦不类,实际上不伦不类正好是创新。

鲁:其实针灸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理论,对人体生命的现象知道的还很少。针灸方法的创新思维可以很多,只要你站在不同的立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用这个理论治好病,你用的新方法能够治好病,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去找你看病。在看病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挖掘,逐渐成为新的主流。比如中医以前没有足底按摩,现在好多地方都有。在美国现在有脊柱按摩、脊柱调整,现在也流传到中国了。这些方法都有效,凭什么不承认他们。

贾:对于各种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要用旧的理论去否定它,要尊重事实,不明白就去研究,但是不能去否定,有效的事实摆在那里,你凭啥否定它。用旧的理论去评价新的事实,这态度是不对的,就像我们用新的理论去评价旧的理论一样,也是不对的。不能用理论去评价,只能用实践去检验。我觉得这个态度和原则是应该坚持的。那么对于这些新的理论,甚至是互不相干的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站在另一个高度去研究他们之间可能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首先尊重事实,然后建立统一。

鲁:假如说不能统一,不统一也没关系,都是为人看病的,病人舒服了,那说明一定有其道理。这个合理的道理,今天不知道、明天不知道,早晚会有人弄清楚。

十八、了解艾灸

贾:咱们今天下午先谈一谈艾灸吧。艾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现在用的比以前还要广泛。灸疗的历史已经很长了,关于艾灸的效果大家还是比较认同的,那么艾灸治病的道理在哪,我觉得这也是大家想知道的。因为它跟针不一样,它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来治病的。

鲁:过去认为艾灸是治疗寒证的,但实际在临床上热证很多也用艾灸,最起码发烧的病人,灸大椎效果很好,这在古书上有专门的记载。中医药大学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先让大鼠发热,然后用艾灸治疗。艾灸治疗寒证大家都好理解,点燃的艾条对穴位肯定有温热作用,但是艾灸能够退烧很多人就不能理解了。现在还有桑拿,也是热的环境,也能够治疗发热。这是通过让阳气发散于外,起到退热作用,《黄帝内经》上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艾灸使阳气主动驱散寒气,烧就退了。所以中医的艾灸方法,不但治疗寒证有效,对热证也是有效的,可见中医艾灸方法治疗面是很宽的。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用艾灸都是用于寒证,比如胃寒灸中脘。艾叶是温的,艾叶的温性鼓动人体的阳气来治疗各种疾病。

贾:现在发烧的人不会去针灸科,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接受艾灸治疗。艾灸在大家印象中都是治疗阴寒的,治疗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对于热性病,甚至疮痈,很少有人想到用艾灸治疗,到底能不能治,为什么能治,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临床证明确实是有效的。我前年去李少波老师那里,老先生原来是针灸科的主任,我问老先生艾灸有什么技巧,都能用于哪些病。他说艾灸可以用于很多疾病,无论是虚、实、寒、热证都可以用。治疗技巧上一般治疗疼痛性疾病灸至由疼到不疼,这就是艾灸的量,不说灸几壮或几分钟,他是用这个来判断的,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麻木类疾病艾灸治疗时,灸至有感觉为止,患处感觉到热了、疼了,这个剂量就可以了。任何治疗都有量的问题,都会因人、因病有所不同。

鲁:体质不一样,所以用的量就不一样,时间就不一样。

贾: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艾的温热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热可以治疗寒证,为什么它对热证也有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停留在艾是温是凉的讨论上了,应该跳出来。首先它是一个刺激,热性的东西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让你的气血更加顺畅。一般不管是什么病,热证或寒证,都存在气血不畅的问题,就是疮痈也是气血的郁结,正气有驱邪作用,需要给它一个促进,艾灸就有这样的促进作用。它使周围血管扩张,气血更加顺畅。这样对局部病灶的消灭会更好。艾灸从调理气血、促进气血顺畅方面来看,所有的病都可以用了。因为所有的病,不是因虚不畅,就是因滞不畅。用艾的温通作用就可以解决了,这是它的一个治病机理。我记得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当这个病针不能治疗时,可以用药,还可以用艾灸,即“针所不及,灸之所宜”。后来我在琢磨这个道理,扎针的时候就是一个针一个点,是点对点。唯有艾灸的时候是点对片,这相当于你撒出去一把热针一样,它的刺激范围更大,命中的穴位、经络更广泛,且它的作用是使气血保持通畅,通畅了就不容易生病,可以治疗疾病。所以我一直把艾灸当特殊的针来看待,这个针要多细有多细,你要多少只就有多少只,跟针灸类似。

鲁:针灸针的是一个点,艾灸是一片。咱们中医还有个原则,穴位可以没有找准,但是经络不能不准。艾灸时就不用找那么准的位置,知道经络就可以了。艾灸可以灸一片,整条经络。气通行了,血就顺畅了。气血通畅了,寒证、热证都可以治疗。

贾:原来学校说的艾灸是热性的,只能治疗寒证,热证不能用。其实不是那回事。很多阳热的症状是和瘀出现在一起,病灶周围气血不畅,瘀了就要散,散就要通畅气血。

鲁:你看咱们中药里最常用的外科药是黄芪,黄芪是个补气药,为什么补气药可以治疗痈疽这些外科疾病呢?黄芪既是补气的又是通气的,黄芪和人参的不同点是人参以补为主,黄芪是以通为主,所以治疗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里大量用黄芪补气又通气,为什么不用人参,人参以补为主。黄芪在外科中有“疮家圣药”之称。

贾:艾灸是几乎所有人都能接受,艾灸现在之所以能够普遍使用,也跟它的使用便利性、治疗痛苦少有关系。

鲁:现在很多保健场所,基本以艾灸为主,他们不一定有针灸师,但是使用艾条没有问题。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等等。艾灸治疗时还是要注意过敏体质的人,避免出现过敏的反应。

贾:艾灸方法有直接灸,就是用艾柱放在皮肤上,在没有烧完前就拿掉,让热力直接透过皮肤。还有隔蒜灸、隔姜灸、隔盐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其他的。在操作的时候为了让病人没有痛苦,治疗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不要一开始就用很高的温度灸,这样会造成痛苦,一定是循序渐进的,由远到近以能承受为度。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艾灸跟针灸一样,选用不同的穴位治疗各种疾病,那么在保健层面常用的穴位有几个,我觉得可以介绍一下。

鲁:最常用的穴位咱们都知道,调理气机的膻中、中脘、关元三个穴位比较常用。背部的脾腧、肾腧、命门穴等等也是非常常用的保健穴。再有就是腿上的足三里穴,是个调脾胃、保健的穴位。这几个穴位都是临床常用的穴位。当然还可以根据哪里不舒服来选穴,比如心悸灸内关,那就要根据不同情况来灸。

贾:还有在临床上抢救疑难危重病人的时候,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可以选用涌泉穴,涌泉穴无论是针刺还是艾灸刺激性都很强,对于醒神确实是有效。还有一个具有广泛治疗作用的穴位就是神阙(即肚脐)。肚脐灸无论是保健还是抢救病人都可以用,确实是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烫出泡来,因为肚脐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容易感染。中医的保健灸常用足三里,有句话说“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让足三里穴位上经常化脓,身体就会健康。尤其是进入一个新的地方,疫病流行的地方,山峦瘴气比较严重,那么进入这个地区之前要艾灸足三里,能够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因为人体每次感染,都会对病邪产生内在的抵抗力。实际上是外邪调动了我们内在的抵抗力,当我们没有遇到足以让我们生病的外邪时,我们就要有足够的抵抗力调动起来。艾灸足三里让它化脓,化脓实际上就是模拟感染。因为长期刺激,体内对这种感染就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广泛的免疫力。对很多病都有免疫力,不仅仅是这种感染性疾病,非特异性的抵抗力就调动起来了,这是我的理解,至于中医怎么讲,古书上记载的只是经验方法,但真正对道理的讲解,我觉得还待研究。

鲁:足三里穴是个强壮穴,就是长期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让身体强壮。有种艾灸方法叫瘢痕灸,就是把局部烧破了,皮肤就会有轻度化脓,就可以在穴位上有长期的慢性刺激,调整你的体质。烧个瘢痕是为了给穴位长久的刺激,每天每时都给点刺激,这样尤其是对体质比较虚弱的人可以改善体质。中医有很多治病的方法都很特别,比如火针,将针烧红针入穴位,快速拔出,实际上也是造成一个疤痕,这样的刺激非常强,对顽固的寒证等非常有效。北京的贺普仁教授就擅长扎火针,我以前也跟过贺老师扎火针。过去扎火针的针非常细,烧红后就变软,不会扎的人容易将病人皮肤烧焦。所以要求扎火针时针尖必须与皮肤垂直,迅速针入拔出。现在有专门扎火针的针,不会变软,找好穴位直接扎就行。治疗过程中病人并没有多大感觉,因为速度很快,没有普通针灸的酸麻胀痛感。

贾:我用过火针治疗某些皮肤病,比如寻常疣(刺瘊子),治疗一次就好。前段时间与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疾病用艾灸能好,用冷冻也能好,都是极端的方法,一冷一热,但是都能好。虽然暂时都好了,但是最后的结果不一样。冷冻治好的,还是会再犯病。用热的办法让他好了的,就不容易再犯。学生问这是为什么。我说这个道理在自然界全有,在人身上也是这样。假如我们把某个生物,比如细菌,放置很低温度的环境中,它就不活动了,好像这个病就好了。但是一旦温度回升,他就能活。假如你用火烧,那是不一样了,它死了就是真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这就是说用火,用热的办法来治,有他的彻底性。道理就在这儿,冷冻是硬压下去的。

鲁:所以中医一直认为气是第一位的,阳气是人的本源,阳气就是气偏温热一点,把阳气补足了,身体就健康了。在中医整个发展过程中,真正用寒凉药的时间并不长,从《伤寒论》开始,汉代用的是温药。一直延续到宋代,真正用凉药的是金元时期,像刘河间、朱丹溪等人都用凉药,认为“六气化火”。到了明朝时,一些医家已经由寒凉逐渐转向温热,真正寒凉派如吴鞠通、叶天士等这些医家创立了温病学派。其实温病学派也用很多的温热药,所以中医整个的发展过程一直以阳气为主体。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认为用凉药消炎,为什么消炎呢?“炎”字是两个火,所以用凉药。其实很多温热药也是消炎的,比如花椒、大料、葱姜蒜都是热的,但都可以消炎。生活中,遇到大米长虫子了,包一袋花椒放到米里,就一夏天都不生虫子了。这些药是不是消炎药呢?

贾:您提到花椒,我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在《金匮要略》里大建中汤用花椒,用于腹部硬痛,现在看来是胃炎感染引起的,可以用花椒。另外,治疗阴阳毒的升麻鳖甲汤里也有花椒。

鲁:现在对中药的认识仅仅是哪些是凉药,哪些是热药,哪些能消炎,哪些不能消炎的层面。我曾经跟王玉川老师探讨过,那时我治疗着一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我开的都是活血通络的药,王老师说应该用点热药,热药才能帮助他通络,所以我就用上了细辛、川椒等这些药。临床上看病可不是看见冠心病就活血化瘀这么简单,《伤寒论》治疗冠心病的瓜蒌薤白白酒汤,薤白和白酒都是温热的,温通的方法其实比凉通好。

贾:艾灸治疗,纯是温通,没有其他的,但是能治疗很多疾病。艾灸之所以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一个是温的特性可以散寒,一个是通的作用可以使气血通畅,祛除一切邪气。

十九、穴位敷贴

贾:咱们再聊一聊穴位敷贴吧,这是早期的一种外治法。外治法在中国的应用应该是很长时间了,外治法治病的道理是什么?我想这是学医的人和病人都想知道的。

鲁:有个医家叫吴师机,写过一本书叫《理瀹骈文》。这本书的治疗方法都是外用,内外妇儿都外用,比如常用的补中益气也外用。他非常有名气,每天看上百人,那时候还没有圆珠笔,都用毛笔写。他平时就准备好很多药面,用的时候和好就能用了。大部分处方都被用来外用敷贴,现在我们都知道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屏障被吸收。我们在河北医疗队的时候,当时那个地方臭虫很多,教研室的一个老师就把六六粉撒到裤子上,然后把臭虫抖掉了,结果自己因为穿这裤子得了黄疸,通过皮肤吸收了毒药的缘故。现在我们有皮肤渗透剂,添加之后可以透皮吸收。外治法绝对有道理,不用透皮剂它也能吸收,《理瀹骈文》里的方子就治好了很多病人。很普通的膏药贴在特定的部位,就能吸收进去,对人体有帮助。现在中医流行的三伏贴等方法就是古代外治方法的一种延伸。贴在经络上的某个穴位、部位,就可以治疗疾病,实际上是中医全息论的应用。比如耳针,耳朵是全身的缩影。还有背部的腧穴,五脏六腑的都有。通过通畅局部气血,来改善全身的气血。

贾:鲁老师您刚才提到吴师机说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就是外治跟内治的道理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一个是药物从皮肤吸收,一个是从消化道吸收。但是我觉得还不完全如此,你看我们贴的时候,没有全身都贴上,是有选择性有穴位的。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药理研究,是不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皮肤吸收是很微量的,所以不能够用药物浓度的高低来说这个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起到了与内服一样的效果,我觉得还有另外的道理在其中。一个是外治法要选择部位,如果是膝关节疼痛肯定是往膝关节处贴,这样就近于患处,就对局部作用强。还有就是对于远部位的治疗,比如按辨证贴肝腧、脾腧的。实际上是运用的经络理论,它调动了机体内在的机制,促进恢复。就像用中药治疗现代西医诊断的感染性疾病,其实中药在体外抗感染它的作用会很弱,但是用于内服,疾病反而好得很快。那就是说不是靠药物的力量抗感染,而是靠它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的。对于敷贴这个恐怕还是个主要的机理。如果不把这个道理跟医学生讲明白,他们肯定认为这么点东西怎么会起作用。老百姓也会认为口服都效果不大,外敷能有用吗?就是不容易马上被大家接受。现在的人非要实验室证明出疗效了,才会认同。

鲁: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做三伏贴,大家都很认同。怎么会认同呢?首先是没有痛苦,贴完了也不影响生活。一年也就头伏、二伏、三伏这三天。临床证明确实有效,病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三伏贴是个老百姓认可的、有效的方法,至于道理是什么,还是研究不清。

贾:对于它的机理,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解答。从西医角度,就会研究它是怎么抗感染,怎么调动免疫力的。但是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我觉得用我们刚才那样的表达,已经可以让医生和患者能够认同了。

二十、天灸

贾:穴位敷贴目的不一样的时候选药也不一样,介于艾灸和穴位敷贴的还有一种方法叫天灸,天灸就是用自然的东西贴到皮肤上,让皮肤起疱,也叫发疱灸。艾灸时间长了也可以发疱,那么用药物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发疱灸我以前也用过,有效。它的机理和艾灸、穴位敷贴相符。天灸的常用药物有斑蝥,夏天如果遇到斑蝥落到你身上,千万不能把它打死,打死了你的皮肤上就会起疱,刺激非常强。治疗时,用干的斑蝥研碎,用水或醋调和后,贴到皮肤上,很快就起疱了。还有两种常用的药物是白芥子和大蒜,这些都可以引起发疱。所以这些药在穴位敷贴时不能用太长时间。如果你不想让他起疱,又想起到治疗作用,那就估计好时间,在发疱前把药物去掉,就可以了。想起疱就时间长一点,如果起疱太厉害了,就将疱刺破,液体流出后,敷上无菌纱布即可。这是我在临床上用天灸的一点经验。

鲁:我没用过发疱灸,但是这绝对有道理,就跟咱们说的瘢痕灸一样,也是给皮肤局部一个刺激。

贾:到现在我们讲了针灸、艾灸及穴位敷贴三种方法,这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要灵活使用。因为有的人怕针,怕疼,但是艾灸和穴位敷贴不过皮,病人就会觉得安全,而且对于小孩子也容易接受,所以对于怕扎针怕疼的人,我们可以选择艾灸或穴位敷贴来治病。那么对于不怕疼的,针刺作用还是见效很快。

鲁:也有喜欢用针灸治疗的病人。

贾:在这三种方法中,我觉得见效最快的还是针灸,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对于想立即解决问题的患者来说还是针灸好。

二十一、了解推拿

贾:咱们再聊一聊推拿吧。现在在大医院里都有按摩科,老百姓也学推拿,比如家里有孩子的就学小儿捏脊。那么推拿作为一种治病防病的办法,非常方便,连针、艾条、药物都不需要,有一双手就行了。中医在这方面经验积累还是很丰富的,请您给我们讲讲推拿治病的道理。

鲁:推拿治病的总体道理和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的解剖学都有关系。学过解剖的人都知道肌肉骨骼是固定的,尤其布局,不能乱了。大多数去推拿的人都是肌肉酸胀疼痛的病,但不要认为中医的按摩就只有治疗肌肉疼痛酸胀这些疾病。中医真正的按摩和针灸一样,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按摩的思路是按照经络理论、按照气血的流通来治疗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臧福科教授研究局部震颤法治疗乳腺增生。臧福科是刘寿山老先生的弟子,他创立了振腹疗法治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这些病一般不认为是按摩科治的疾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治疗很多内科疾病,效果非常好。我在宽街中医院实习的时候,跟过一位老先生看病。常用推鱼际的方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再配合些药物,小孩很快就好了。中医有很多这样的简单的方法,但是具体什么机理,很多都还不清楚。

贾:中医推拿的理论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跟针灸是一个理论体系,都是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应用。至于用什么手法,那就看用在什么部位。比如在肌肉不丰厚的地方,就用捏法。在肌肉丰厚的地方,就可以用按法、推法。从原理上来讲就是一个字“顺”,让它保持气血的通顺,保证它的功能状态。只要通顺就好,符合它本来的生理就好。所有的手法最终是这个目的,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疾病,操作会有不同,但是都是为了“顺”,顺气血、顺经络、顺经气的运行方向,最终还是脏腑经络学说在指导推拿。前年我去找李少波老师请他传授真气运行法以外的绝技,他告诉我一些推拿的要领。他虽然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儿,但是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李少波老师有个徒弟就是专门用推拿的方法治疗小儿发烧、腹泻,在兰州开了个“真气堂”诊所,治疗效果非常好,每天都有上百人就诊。推拿治疗小儿发烧腹泻见效很快,所以真气堂越办越火。李少波老师传授的针灸推拿要领,在我今年出版的《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这本书里有。刚才您提到的乳腺增生病,从西医来讲是个器质性病变,从中医来讲往往从肝论治。推拿治疗这样的疾病,使乳腺周围气血通畅了,那么这个淤积自然就消除了,所以说推拿肯定有效,而且立竿见影。这个我在临床有体会,我不是用他们的方法,我不在乳腺周围治疗,而是在胳臂上,也就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乳房的胀痛。我觉得中医推拿技术有中医理论的指导,又有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可以借鉴西医的解剖学知识,了解乳腺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再配合中医理论,两者合起来指导推拿技术,效果会更好。涉及到中医传承方面,我们不能够拒绝新的东西传进来,不仅仅是传统中医经验的传承。如果没有新的知识进来,也没有达到传承的目的,传承的目的是发扬和发展。

鲁:各种治疗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治好病就行。君臣佐使的关系都是次要的,把病治好了,什么都有理。所以,我对很多人说“疗效是第一位的”,如果说方子不合理,但是能把病治好就行,治好了还可以再去研究为什么,治不好病说什么都没用。

贾:我觉得只要离开病人,单纯评价方子是毫无意义的。治好病是硬道理,理论讲得再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说明这个理论是不对的或者是没有用对。

贾:很多人在犯这种错误。一看病好了,要求讲出道理来,给他讲明道理了,然后又觉得你讲的道理不对。道理怎么会不对,人家就是按照这个道理把病治好的吗。

鲁:评价任何大夫的疗效不要看他看了多少病人,而是要看大夫的病人对大夫的评价。看好病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情志因素,如果把病看好了,不要说这个医生看病没有道理,认为自己的方法更有理。人家把病看好了而你没有把病看好,那么你就没有道理。只要把病看好了,就是有道理。

贾:对,没效说明坚持的道理不适合病人的病情。或虽然有道理但是用的地方不对。

贾:推拿的适应症不仅仅是疼痛,推拿应该适用于所有的病证,因为它基于脏腑经络,调理脏腑经络的,所以一定会影响全身。

鲁:适用于全身的病,不管是内、外、妇、儿科的病,全可用推拿按摩方法治疗。

贾:推拿还有很多非常值得挖掘的东西,现在到针灸推拿科都是以疼痛为主的病了,因此,有精力时需要将内伤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整理一下。首先整理文献,看看古人的经验,然后再谈发展。

鲁:推拿不仅仅是治疗疼痛的,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

贾:包括针灸也是面临这样的情况,已经退缩到只治痛证、瘫证了。针灸在其他疾病方面的应用就很少了。古代文献记载针灸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李少波老师也介绍过针刺风府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非常快,立竿见影,很多这样的东西在传承过程中丢了,丢的原因是由于其他知识的普及,认为那些知识是最先进的,然后就把传统的、实际上最优秀的被丢了。掌握了最先进的,却丢了最优秀的。我觉得这个在传承、学习过程中是要警惕和避免的。

二十二、情志疗法原理

贾:情志疗法在非药物疗法中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曾经有人拍过一个叫《黄帝内经》的电视系列片,其中专门有那么一集讲了情志治病的案例。古代医家将五行生克关系应用到治疗情志疾病,但现在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少,您给我们讲讲通过七情调节来治病的原理以及为什么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少。

鲁:中国文化中不愿把隐私告诉别人,不像西方文化,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跟神父、上帝诉说。在中国,遇到什么事都是自己来承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现在心理医生特别多,看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诸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七情具体为怒、喜、忧、思、悲、恐、惊七种,中医认识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忧则气聚、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原来只有喜怒思悲恐五志,后来又加了忧惊成为了七情。七情直接影响到气,七情跟气直接相关系,进一步影响到血。中医本是“气一原论”,不是“血一原论”。现在很多中医大家、学者,一谈到心就认为是血的问题,这是欠妥的,它的关键在于“气”,而不是“血”。 “怒则气上”的原因是有精神的刺激才会怒的,假如我批评你,你生气了,但没准儿旁观的人还会乐呢。情志致病原因不在于刺激你情志的话语或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这个刺激的反应和感受。同一件事,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有同一种七情反应,有的生气、有的高兴、有的无所谓,则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贾:我们怎样来利用七情对气的影响来治疗疾病?七情可以导致疾病就可以用于纠正疾病。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定会有另外的作用,“怒则气上”,我们怎样来利用“怒”来治疗气陷?中医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来应用七情,比如木克土,木对应的情志是怒,土对应的情志是思。如果有个病人思虑过度导致气结,这时可以采取让患者有怒的情绪反应的措施,不管什么方法,让他生气,可能就能解决他思则气结所导致的一切不舒服的症状。中医在运用七情调理人体健康时,用的是五行生克规律。有的时候需要用相生的规律,有的时候需要用相克的规律,这也是五行生克规律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七情治病中的七情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个过程,情志调节的治疗作用确实是太强大了。为什么呢?你看咱们中医讲气血的时候,气在先,血在后。气乱了就会生病,是内因。所以从气上着手治病,速度是最快的。你看临床上有的病人刚来看病的时候愁眉苦脸,神疲乏力,等看完病,讲清楚病情,马上就高高兴兴、精神抖擞的回去了,还没吃药就觉得好了一半。所以说能够把七情治病应用到临床实际中来,一定是更高级的疗法,而绝不是一个心理暗示,这种治疗直接调节气机,显效最快。也是从心而治,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医生用语言调节病人的心,通过对病人心的调节,使其气机得到进一步调理,这样病就容易好了。所以,我认为中医的七情治病原理从高度上讲远远胜于药物,见效的速度比药还快。

鲁:我这里治着一个胰头癌的病人,当时诊断后医生说只有3个月生存时间,一直坚持在我这里吃中药,也不上化疗。后来又查出来升结肠有阴影,担心是胰头癌的转移,去肿瘤医院问医生,医生说胰头癌不会有结肠转移。这之后,又因打增强免疫力的针过敏发高烧,一下子瘦了很多,本来癌症病人就很瘦,所以心理压力非常大,天天称体重。后来又去肿瘤医院咨询,医生也不同意化疗,最后他死心了,不做化疗了,踏踏实实吃中药,到今年十月他的治疗就到一年了,情况都挺好的,他心里也就踏实多了,我对病人说只要吃着药肯定会越来越好。

贾:这里面又引出来一个话题。我们刚才在聊情志疗法,情志疗法有很多种办法。怎么样调动患者喜怒忧思悲恐的这些情绪?一种办法就是直接谈话,比如骂他让他生气,但是这种纯语言的调节效果很快,但是不持久。被骂的人当时很生气,很快可能就不生气了,那么这样就不起作用了。告诉他一个好事,当时很高兴,过一会儿一猜疑,又高兴不起来了。鲁老刚才讲的病例也是情绪调节,让他吃着药身体不难受了,并告诉他会让他越来越好。鲁老并没有说会治愈,但是病人理解可以越来越好心里就高兴了,那么有了“喜”这样的情绪反应的时候,气机就舒畅了,疾病就更容易好。所以,不要把情志调节的手段仅仅理解成语言的刺激,通过药物、语言、表情等各种方式都可以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比如,医生化验单时摇头叹气,你再跟病人说什么都不起作用了。所以,医生讲话的内容和语气都很重要。,可以用情志调节的办法来帮助他好病,包括病人身体的疼痛通过针灸治疗缓解了,也是对情绪的一种调节,情绪变化可以调节气机而达到帮助恢复健康,所以不要把情志调节仅仅理解成语言调节这么一种办法。

鲁:中医有很多医家都善用情志调节的办法治病,最著名的就是张子和。张子和在《儒门事亲》这本著作中大概有一百多个病案都是用情志疗法来治病的。我举个里面的医案,有位富人在探亲的路上被土匪打劫吓坏了,结果回家后只要听到脚步声就昏厥,很多医家都觉得治不了,不敢诊治,张子和想了个办法,在病人没注意的情况下,突然用惊堂木敲了一下桌子,病人吓了一跳,差点晕过去,就这样反复多次,晚上的时候,张子和让佣人在病人卧房外时不时的敲敲门窗,慢慢地病人就不再害怕了,昏厥也就没有再犯。张子和认为该病人受惊后引起的疾病,“惊则气乱”导致昏厥。他认为受惊是平常很少发生的事情,让他成为常事儿,病人就习惯了,不再害怕了,病也就好了。还有一个病例,一位妇人因丈夫离家思念,渐渐觉得腹胀,张子和一诊脉觉得身体无大碍,是因为思虑过度“思则气结”造成的。按情志调节的方法,怒克思,想办法让病人发怒,于是张子和向她提出各种要求就是不给她看病,终于有一个天病人忍不住了,冲他发怒结果腹中的气结马上消散了,这样病就治好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当医生不是你服务态度好就能看好病的,关键是交心,让病人信任你。我经常跟我的病人说,我能给你看病是一种缘分,你相信我就能给你看好。有些病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需要批评。

贾:批评也是治疗。

鲁:对,所以好医生首先要是个很好的心理医生,医生要了解当前社会以及病人是怎么得的病,这是主要的。同时要给病人信心,有信心很多病都能治好。

贾:鲁老师,您刚才提到的张子和拍惊堂木治疗病人的医案,很有启发,之所以受惊容易晕厥,就是因为平时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把少发的事件变成多发的事件,习以为常就不会有多大的情绪反应了,所以疾病也就好了。七情都可以作为情志调节的一个办法,用五行生克的机理来应用,即便是我们用了情志调节的办法治疗疾病,但是它的疗效是有限的。怎么样能让病人从根本上缓解,就跟吃药一样,如果吃了一付药有效后不继续吃了,那么疾病还是不会痊愈。情绪调节应该像调方子一样,需要连续调理,每次还要换药、调整配伍,就是还要让病人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但是要变换方法,不能总是用一种方法。多种方法结合,让他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积累疗效。刚才鲁老提到的把稀发的事情变成一个常发的事情,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办法,因为当一个人对某个事情习以为常时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就不会有情绪反应了。假如病人恐惧死亡,但是医生心里清楚他现在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可以跟他说几个小时后他可能就会死,时间到了后他会发现他没有死,经常跟他这么说,他渐渐发现这些都是不对的,就会不再轻易相信死亡的预言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病人,喜悦对多数病人来说总是好的,那么怎么样让病人产生喜悦的情绪,这是要做文章的,因为所有病人找你来看病的都是痛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里只有喜是不痛苦的,其他的都是痛苦的。你要调动患者喜悦的情绪,如何让病人喜悦呢?首先是马上解决病人当下最痛苦的问题,病人就能产生喜的情绪。今天上午有个腹痛病人,扎了一针,两分钟不到肚子不疼了,非常高兴。高兴的情绪就可以调节体内紊乱的气机,气机不乱了,病也就容易好了。还有些病人看问题总是关注不好的一面,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要告诉他好的一面,帮助他学会看事物好的方面。病人产生正面的情绪影响,疾病就会好得更快。在情绪疗法中始终要让病人产生喜悦的情绪,对于疾病的治疗会有帮助。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