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讲座 > 正文

第十章:发病-疾病产生的原理

一、病因和疾病之间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吗?

贾:您说病因是怎么引起疾病的?同一个病因为什么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为什么同一个病因作用于不同人以后发病又各不相同,发病的道理是什么?

鲁:有因才有果,因果关系是必然的。人得病的原因上次讲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虫兽所伤等,而且谁得了什么病,往往不是因为一个病因导致的这个病。比如一个人生气了,可能血压高了,血压高了脑溢血了,这是一种可能,如果不生气,凭什么血压高。

二、情绪病的根在哪里?

贾:鲁老,您看您还是先从情绪角度来谈吧,我觉得,这个是应该深谈的。现在这个外感性疾病对于大家来讲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现在内伤病反而居首要地位了。从七情角度来讲,一个人为什么人家还没骂他,他就气得不行了,有的人是听完骂了还没事儿。为什么这两类人对同一类事反应不一样,最根本的区别在哪儿,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问题。

鲁:因为这个和每个人的文化修养有关系,所以现在说要发扬中国文化,我非常支持,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文化丢失太多了,人们不注意自己心境的平静,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又快,工作压力又大,很多原因导致了每个人的情绪变化。比如说有的人,又想活得好又想生活得所谓幸福,实际上真幸福假幸福不知道。这个人真正能够为社会努力做些事情而感到满足,不就是非常平静的心态么,但好多人不是这种心态,所以得病的人,在心理这个层面的因素太复杂了,一个人一个样。

贾:关于这个,我觉得鲁老你说的确实是事实。人对一个事件的反应取决于他思想深处的动机,如果他是以名利为中心,他必然会生气太多,如果他是想着我为社会做贡献,多做点,他就不会那么生气了。我今天上午看一个病人,一个年轻的病人,进来以后就想先看,然后就愁眉苦脸的好像我欠他啥的,后来我说那你就最后看,因为你这个治疗我只能安排在最后,前面那么多病人我不可能给你插进来。在交谈过程中,我就把他给谈笑了,谈到他不再生气了。我觉得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好像是他对啥东西都不感兴趣,所以他只能对烦恼感兴趣了,他不想干事儿,他干什么都嫌累,那他只能烦恼了,不可能是什么别的了。他情绪的病是取决于他思想深处的观念、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是不是冲突。你看很多的高僧大德,你骂完了,人家没事儿,为啥?人家想,你骂完了,解气了吧,你好就行。你看看,人家会是这样一种心态,你好就行。所以说这就不一样,名利心太重的时候,只要涉及到他一点的利益,让他有一点儿不顺心,他立即火儿就起来了。得失心态重的时候,就易悲伤,得到了就高兴,失去了他就悲伤,得少了他都不高兴,等他得多了呢,他又觉得太累,他还是不高兴。所以说我觉得人的修养在发病方面太重要了,可是我们现在的书里面讲这方面讲得太少了。咱们《内经》里面,讲的是“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要真是这样一种状态,他怎么能发病呢?这不就“恬淡虚无”了嘛,恬淡虚无就没病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医里面真的把这个看得很透,我们在讲养生的时候也讲了,但是呢,我觉得还没讲到根儿上,怎么就能够“任其服,乐其俗”呢?

鲁:有一天我跟病人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我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自个儿找的病,现在的医生啊,给病人的病下病名,病人心里就紧张。即使医生给他的诊断是正确的,他还会找张三、李四、王五,非要说我自个儿是什么病。后来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说当他们知道病名,加上自己有点知识有点文化,就开始琢磨是什么病了,我说你甭琢磨,哪儿都一样,病到最后都是一个结果:死。

贾:对,这就是对“死”看得太重了。

鲁:其实得病的结果有两个,或者好,或者坏,各占50%,但最终就一个字“死”。心理压力再一大,琢磨不能吃这个,不能干那个,把自个儿弄得非常非常紧张,实际上你自个儿给自个儿造成了心理的压力。

贾:实际上这个归根到底是对“生”的贪恋和对“死”的恐惧,这个也无可厚非,人都是愿意活着不愿意死,但是谁也抗拒不了。既然谁都抗拒不了我们挣扎什么呢?就像掉到河里,河水要往下冲你,你非要往上逆流,你就跟着水往下走不久完了吗,什么时候能靠岸的时候你可能还有救了,你要是非要顶着往上走,还非死不行,累死你。所以说,我觉得人们之所以有越挣扎越死亡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违背了客观规律。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他恐惧。所以病人找医生,他想找一个病名,但是他又怕得到一个病名,为什么呢,增加一个病名,他就增加一点恐惧,最后一看一大片病名,吓死了。很多人都是这样,患者一看化验单上“+”号很多,如果告诉他这几“+”号没啥意义,他就高兴了,我要是讲某个“+”有什么不好,他立即就蔫儿了。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便出现“无知产生的恐惧”,有的是“怕失产生的恐惧”,其实恐惧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中医讲了,只要你产生了恐的情绪反应,最终会伤肾,这就是发病了,伤肾以后有伤肾的一系列表现。关于七情致病,在我们中医原来的教材里面,实际上只讲了情绪反应以后的问题,没有讲为什么产生这种情绪反应。

鲁:实际上情绪变化的都和气相关,所以《内经》中讲“怒则气上”,没说怒则血上,“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都是和气相关的,而现在包括中医自己,都把这个事儿忘了。怎么个忘了呢,睡不着觉、做梦,都是说心血不足、血不养神。《内经》中说“喜则伤心”,那是因为“喜则气缓”,气缓了,不是血缓了,所以现在讲天王补心丹的时候,就说天王补心丹是养心血安心神,凭什么只谈它养心血,不谈它调气的一方面呢?我为什么说这个事儿呢,这是咱们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或者是一些旁支,有因为心血导致的心神不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七情影响的是气机的内乱。《内经》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些说的都是气。所以中医的思维,应该真正的回归到中医的本源去,要不然,按照现在的思维去研究,肯定有解释不清的问题。

贾:是的。有关情绪致病,它的发病机理是在我们固有观念基础上,加上外来遇到的,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就产生了情绪反应。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变化,进一步导致了相应脏腑气机功能的紊乱,然后影响到血及其他的各个方面,我觉得这样理解起来,大家心里面就比较清楚了。

鲁:现在中医里面,特别注重活血化瘀药,都不太重视理气药,调气才是中医治疗大法中的关键思维。

三、六淫病的病根在哪里?

贾:六淫、饮食、劳逸、虫兽金刃,它们的发病特点和七情致病的发病特点肯定是有差异的。六淫侵袭了人体之后,有的人不发病,有的人生病,而且生病了都还不一样,您把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跟我们聊一聊吧。

鲁:中医说的六淫是和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关的。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习俗,这个习俗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的祖祖辈辈,已经形成了这种习俗,这个习俗就可使这些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你看南方人北方人各有各的不同生活习惯,就饮食的滋味来讲就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南面比如广州等地就习惯吃甜的,北方就习惯吃咸的,东面习惯吃辣的,比如山东那边喜欢吃葱,西边习惯吃酸的,到甘肃习惯喝醋,从山西到敦煌,都非常喜欢吃醋。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和各地的生活环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所以东南西北各有自己的地方名菜,这名菜就是当地人喜欢吃的菜,然后经过加工,就变成名菜了。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当地人的生活习俗造成的。我们中医看病的时候,有句话叫“入乡随俗”,一个在北方非常出名的医生一到南方肯定不会开出很合适的方子。

贾:按照他的思路开出来的方子往往效果不好。

鲁:对,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当地什么生活习惯,没有融入他们,没融入当地的习俗。

贾:鲁老你说起这个来,我想起在20年前中医研究院有一个挺有名的老先生,他到俄罗斯去看病,在那儿看了一段时间,他说在那儿看的病效果都不好。因为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跟他在中国遇到的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情况下,看病效果不好。但是为什么那些针灸的出去没问题,因为它不涉及到饮食之类的问题。

四、“水土不服”是怎么回事?

鲁:1971年我到河北遵化巡回医疗,遵化到北京也就300多里地,遵化地方的开水喝完了我闹肚子,而当地的人呢,在夏天天热的时候,从井里打出来凉水把米饭洗成凉的,吃下去都没事。

贾:对,我们原来在老家的时候,从井里打上来水把面条洗几遍洗成凉的,就那样吃也没事。鲁老师,我觉得这儿正好引出来一个话题。我们从小听老人讲“水土不服”,而我们学习的时候吧,教材里面没有水土不服的解释,您正好可以给我们讲讲“水土不服”的概念是什么,怎么就“服了”怎么就“不服了”。

鲁:今天我看了一个病人,原来是江苏地区的人,到北方来呆了十几年了,他已喜欢吃面食,生活习惯已经不断的变化成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了。

贾:这就是“习服”,即通过长期的学习、长期的在这当中锻炼,然后“服”了。他由原来的不服变成了服,如果那个时候在遵化您要是再呆上两个月,喝凉水估计也没事了,所以说人有一种随环境而改变的内在调节机制。

鲁:人也是一个生物体,所有生物体都有四个功能:第一自组织,自我组织生物体去代谢;第二叫自调整,自我调整适应当时的内外界环境;第三叫自稳态,就是把自己调整到和环境相互平衡的状态;第四叫自修复,自我修复不适应的状态,来改变适应自然环境。这四个是所有生物体都有的,包括植物,有些植物生长在南方,如果一点点的北移,最后肯定也能够适应北方的气候。

贾:鲁老,你说起这个我想起前年我去五台山,在山底下,车前草长得特高,那个穗儿也长得挺长,到北台的顶上车前草都长那么一点点,你看不到大的车前草,在高寒的情况下,就长这么小,这是适应的结果,等你把它挪到下面的时候,它可能慢慢也能适应下面的,所以我觉得人为什么会出现“水土不服”,是因为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适应要有一个过程,有水土不服不可怕,但是你最后必须要水土相服,不服生存不下去。但是现在存在一个问题,一看水土不服赶紧离开这个地方了,离开了再去还不服,所以说这里面我觉得又引出来一个问题,还是有关发病的问题。现在病人感染,不管细菌也好病毒也好,一见发烧,赶紧退烧,这个退烧本身好不好呢?因为随着体温的增高,人体内的邪正斗争是激烈的,我们是这么理解。现在医学也是这样理解,随着温度的增高,机体免疫的能力也是增强的。如果我们要去把温度降下来,实际上等于是压制他的抵抗力。这样的话,暂时的体温正常了,但是整个病程拉长了。我觉得这也是人和细菌相斗争,最后处于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以人战胜细菌为结果,如果细菌战胜人体那就完蛋了。这个过程就是人要适应细菌,共同生存,我们体内有很多共生的细菌,叫有益菌,虽然是这么叫,当你体质弱的时候,它就致病了。所以说彼此适应了这就是“习服”了,习惯了、互相服从了、共生了。古人也发明了预防种痘预防“天花”,老祖宗发明的是“人痘种植”,后来他们才发明了“牛痘技术”,实际上不论是我们模拟的生病还是人真实生病,最后导致的结果都是让人能够对抗这种生病、产生于这种病菌共同生存的能力,把人的能力调动起来,实际上这与从“水土不服”到“水土服”机制是一样的。

五、复合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机制。

鲁:中医所说的病因中,饮食劳倦、虫兽所伤,看起来很简单,外感六淫也不复杂,反正冬天就是冷,夏天就比较热,夏天适应不了可能中暑,冬天适应不了可能受寒,即能适应环境就不病,不能适应环境就生病。但是实际上,在生病过程当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裹在一起才导致一个人的疾病。绝对不会多吃一个馒头,明天就犯病。也不会今天喝了一杯凉水,明天就拉稀。

贾:是的,我觉得你刚才提到的这个太重要了,人们在找病因的时候,总是想是某一个,实际上是多个,只是象天平一样,放上这一个后它才往这边翘了。

鲁:可能有一个是诱发原因,比如今天吃的多了,如果没有外界原因刺激你,你可能不发病。今天你饿了,阳气又不足,加上穿的衣服少,又受了寒,几个综合原因在一起,才导致的发病。

贾:所以想找单纯一个病因的是很难搞清的,概括成一句话应该是“分开讲,合着想”,这就能把它用好了。

鲁:应该是综合评价,古人写医案也是综合评价的。他写的字是简单的,实际上里面包含的意思比这要多得多。

六、饮食失宜发病的条件

贾:我觉得饮食致病还要谈一谈,为什么吃饭都能吃出病来,咱们前面讲了原因了: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它怎么就能够让人得了病呢,你说偏嗜吧,他喜欢吃辣的喜欢了一辈子,他也没生病,为什么有的人偏嗜就生病了,有的人偏嗜就不生病呢?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应该思考的。

鲁:饮食习惯,又要归入“习服”了,某些地方的人从小就让他吃辣椒,到北京来,一大批人改变了,还有一批人,保留下来了这个习惯,北京的辣椒和四川的辣椒、湖南的辣椒不一样,湖南辣椒是朝天椒,那个辣椒最辣。有个人来找我看病,我问他你现在还喜欢吃辣椒吗,他说不喜欢吃了,他适应北京这种习俗了,这是一批人。但是绝对没有人在北京吃辣椒和四川完全一样,因为北京的气候环境和四川的不一样,到四川去可能就想吃辣椒,而且川菜特别多,到北京你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个真正的川菜馆。

贾:您刚才谈到这儿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可能不一样,你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习惯,离开父母又是一个习惯,在老家的时候一个习惯,换了一个地方又是另一个习惯。经常有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已经习惯了外面了,但是我们回去以后,当地的饮食也能适应,就好像我们的胃肠道对它有记忆。所以我想,怎样把这样一个机制运用到临床当中,我也曾在微博上发过,有人挺支持的。当一个人体质虚弱的时候,用什么办法来补好呢?“小时候吃啥,你现在吃啥”,这是胃肠道最早的记忆,这样来吃身体就恢复的快,确实是有这么一个现象。用发病的理论来指导临床的时候,确实是能想出一些招儿来,因为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理论的指导,这个理论就是发病的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来选取一些治疗措施。

鲁:有一次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有一个记者采访我,那个记者大概26岁,我问他你有什么事,他说我们宣传部叫我来采访采访您关于中药的毒副作用,我跟他说了句很随意的话,我说吃饭都有副作用,不要认为饮食的东西都是对人体有益的。随便举个例子,你吃饱了,我再给你一个馒头,这个馒头吃进去是正作用还是副作用?假如你上火了,我请你吃饭,请你三天,天天水煮鱼,我掏钱你吃,你看你上火能好吗?

贾:您刚才说的又给我一个启发,其实毒副作用还真得分开讲,没有毒但是可能会有副作用,而毒也是因人而异的,尤其在动物之间更是这样,像竹叶熊猫吃挺好的,我们吃就不行。竹叶有毒吗?没毒。能不能有副作用?能。所以说,离开了药和人的相互关系去谈它的毒副作用,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鲁:是的,所以那天记者问我的时候,我说吃饭都有副作用,后来他总是找我探讨一些问题。

七、劳逸如何导致疾病?

贾:鲁老师,我觉得关于劳逸发病需要再谈一谈。现在人们都在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有的人说“生命在于静止”,谁都有理由,都能找出依据来。那么具体到个人,应该怎么做?人是怎么发病的。

鲁:我就说四个字“适度运动”,比如说我70岁了,我不可能跟年轻人一样天天跑步,你现在40多岁,你如果想跑的话,你能跟年轻人一块儿跑吗?什么是适度呢?就是你运动完以后,出了汗浑身轻松了,第二天还能恢复体力,这个就是度,至于活动量一个人一个样。

贾:对,所以说这个度是一定的,但活动量还是因人而异的。

八、“从化理论”的依据

贾:发病的时候尤其是在外感病里,都是受寒了,有的人表现出热像,有的人表现出的是寒像,为什么同一种病因表现出两种状态,它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鲁:同样是受寒了,得病的时候,有的人发高烧、嗓子疼,有人就流清鼻涕,其原因之一就是跟本身阴虚阳虚的体质有关。中医有一个理论,叫“从化理论”,即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比如说受寒了,寒气侵入人体,从阳而变热,这风寒就入里化热了,在中医里头过去就叫做“从化理论”。

贾:这是用从化理论来解释,实际上从化应该是指外来的一个性质的邪气,和一个不同体质的人相结合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一滴水滴到火上就变成了气,滴到凉的上面就变成冰,都是一滴水,之所以一个是气一个是冰,是因为它从热化气、从寒化冰了,人体的疾病也是这样。

鲁:中医的从化理论,过去是陈修园提出来的,可以查一查。

九、虫兽金刃致病

贾:还有一个要谈的就是虫兽金刃。它是怎么发病的,它的发病和六淫之邪有什么差异。

鲁:虫兽是生物体,有的生物体有毒性,有的生物体没有毒性。你看没毒的蛇伤了人,顶多是咬一口,有毒的蛇伤人,有的是会致命的。金刃所伤是物理性的,所以虫兽所伤,里面有物理因素,还有生物因素。比如蚊子,它叮咬人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损伤,但你得的可能是个大病。

贾:实际上它还是和生物学因素搀和在一起的,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性损伤。有的人被咬了没事,有的人起个红包,有的人还会得病,其实这里面仍然存在着前面提到的体质不同导致的从化反应。

十、病因和发病密不可分

鲁:病因学说看起来很简单、很清楚,实际上这里面参杂了很多因素。中医的病因学说是根据你的病症来推断原因,而推断的过程当中,是和你的情绪因素等等的综合在一起考虑的。推断的目标是站在这个角度去给你治病,治病的过程当中,再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推断。从多个角度进行复杂思考才是我们中医病因学说的精髓。

贾:我们中医的病因和发病是分不开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病因加体质,产生不同的疾病。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