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讲座 > 正文

第八章:经络-人体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通路

一、什么是经络?

贾:鲁老,上次我们把脏象学说的部分谈完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经络吧?

鲁:好的。

贾:经络这一部分知识,在我们的中医传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现在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除了从事针灸职业的对经络还比较熟悉,从事其他临床各科的中医似乎觉得这一部分是可有可无的。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在认识上、感受上各不相同,所以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咱们在讲药的时候,虽然讲归经,但是在用药的时候,反而较少考虑归经。我觉得,经络作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联络的通路,这一点是公认的,但在经络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的分歧,比如在《内经》中,有时叫经脉,有时讲络脉,我们现在又叫经络,那么到底经脉、络脉、经络、血脉,这些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这也是大家都很困惑的问题。

鲁:中医中的经络,实际上讲的是气的运行通道,是人们自我感受到的气的运行通道。血脉,或者叫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这两者不同。中医特别关注气的运行,就像咱们前面讲的,中医承认“人以天地之气生”,没说“人以天地之血生”。气是人体整体运行当中最基本的,既有物质性,也有功能性,而中医对血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于它就是物质,如现在的活血化瘀研究中,就把它仅仅当作了物质。实际上中医认为血是有生命力的物质,与我们前面讲的“精、血、津、液”中的血,是一个意思,所以,中医的气血理论中,即包容了它的物质性,又包容了它的功能性,是物质与功能的融合体,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的思维本源。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当中,认为人是由气所构成的,血也是气的分支。那么中医的经络是血还是气呢,分不清。脉中之血,出在脉外则为气,是气的一部分。脉外的气,入到脉中又是血的一部分,因此,从大的角度来看,经络、经脉、络脉都是以气为主体的认知。

贾:那就是说,在古书中提到的孙脉、络脉,实际上不是经络,而是微小的血脉。

鲁:对。

二、如何证明经络的存在?

贾:您刚才谈到经络主要运行的是气,脉中运行的是血。现在谈经络概念的时候,经常讲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我觉得这个说法容易混淆经络和经脉、络脉的关系,即运行气的经络和运行血的血脉,在讲经络的时候,混淆在一起了。混在一起就让大家产生混乱了,就容易理解为经络即是血脉。那么到底经络是个什么东西?您刚刚提到了,研究了这么多年,经络实质还是没有搞清楚,但是经络肯定是存在的。从解放以后一直到现在,有关经络现象的研究很多,确实是有很多疾病就是沿着一定的规律分布。比如有些皮肤病,它就沿着某一个经络的循行线,又比如我们扎针的时候,确实是能够按照某一个方向传导。经络如果是血脉的话,是能够拿给人看到,显然不是。但是不能拿给人看,怎么能够证明经络的存在呢?除了我们刚刚谈到的这些现象能够证明经络的存在之外,能不能把经络拿出来给我们看一看呢?在我上大学期间学经络的时候,我也一直怀疑经络是否真实的存在,后来我看到李少波老师的《真气运行法》,里面写着练到一定程度可以感觉到经络的循行。当时我觉得,我现在对经络是怀疑的,那我就照这个去练,我看看经络到底是不是存在的,结果我确实很清楚的感觉到了督脉的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腿上这一段的循行、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很清晰的,能感觉到,但是这个拿又拿不出来,所以我就想,要证明经络的存在,要说服人们它是客观存在的,除了经络现象这一种能够示现给别人以外,要自己去练、自己去体验,你就能够体验到它的存在。就好像头疼,你怎么拿出头疼来给别人看?我心里面很高兴,怎么把高兴放在桌上让人家看?因为现在的证明方式都是拿给别人去看,我们把这个叫“外证法”,但是确实有相当多的东西是不能外证的,酸甜苦辣、辛苦不辛苦,只有自己内心才知道,而经络也是人体内在联系的一种生理现象,只有通过修炼,你才能感觉到,你感觉到之后,用它来指导看病,确实是有效,因此,我觉得在认证经络这一点上,一定要强调“自证”,然后会发现不同人之间,确实有共同的感受。我觉得在经络学说的传承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它存在与否。证明的办法,其实不难,古人早就有了。古人早就有修炼,只是我们现在的人主观上否定了,不去做。至于我们在概念中讲的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李少波老师一直在强调,经络中运行的是真气,这一点实际上《黄帝内经》中已经提到了。什么是真气?“真气者,经气也”,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刚才我们谈到了气血不同,我觉得不能分成两个来理解,不能理解成它是气的通路,或者它是血的通路,这样的话就把经络和血脉割裂开来了,实际上您刚才谈到的,他们是合在一起的,这正好证明经络是气和血密切交汇的一个部位,它是存在的。因为血从血管中出来,一直到影响到血管外的部位,它们之间一定会汇合的。所以我觉得,关键是对于气血运行的通路这句话的理解,如果理解成是气血交汇之处的话,恐怕更容易理解。那么真气到底是什么?李少波老师用了现代的一个词,能量。我们都知道,在组织内的代谢是以能量为基础的。形态学上的东西,人死了,组织学上的检查都存在,但是它与活人的不一样,差在哪里呢?就差在能量上,所以李少波老师他讲,真气就是经气,真气就是能量,就是气血共同转化形成的一种生物能量。我觉得这个提法,能够解决很多人的疑惑。

鲁:现在对经络的认知,它的研究方法非常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祝总骧教授,这位老先生就一直在研究经络。一开始研究经络,认为经络现象不存在,后来他怎么研究出经络现象是存在的呢?不是从生物电的角度,而是从能量的角度,从皮肤温度的角度,综合起来,那个就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最早他对于经络的存在,只承认百分之几,后来把这几方面综合在一起做了一个仪器,就发现百分之九十多的人都存在经络。后来我还听我同学说,他的一个学生在德国做这个研究,也在研究中医的经络学说。最早,大家认为人体除了血管内血液在运行,血管之外的组织液,是不流动的。后来提出一个假说,组织液在流动,而组织液的流动,才是真正中医气的流动,这个假说到现在也没有证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无法证明什么是气。

我一直在看霍金的《时间简史》,里面提出人应该十象思维,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十象思维是什么?大概两个月之前,我和一个中科院搞物理的博士生导师在聊天的时候,他提出了多点思维。咱们想象的思维,立体的思维长宽高,再加上时间,四象思维,还有什么?站在不同角度去看,每一点证明一象思维。比如说,看待一样事物,从八个点去看,就是八象思维,站在十个角度去看,就是十象思维,所以我觉得,中医气的研究,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们对生命科学现象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因此我想,中医的经络,既然是多角度的思维,那我们就要多角度的看待气血。气血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的两种形式,这样来看,说经络是气的通路是合理的。血脉中是血,但是血和气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

三、经络系统不仅存在于外周,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贾:有关经脉研究,您刚刚提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祝总骧老先生一直在致力于经络的循行路线的研究。对于经络现象,他们研究到最后,是通过经络上电阻、电位的特性,发现它是一个低电阻的、电流量比较大的这么一个现象。另外他们还发现,经络线上的声音传导比经络线外的声音传导要快、要好、强度要大。他们是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证明了它的存在。另外,您刚才提到的组织液的流动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张维波教授,他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这就是从各个角度来证明经络现象的存在,但是经络到底是不是他们讲的那个,这一点无法从形态上来证明。在经络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从患者身上截下来的残肢,经过测量发现,仍然有经络现象。也就是说,经络不仅仅是一种感受,它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经络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到底哪种说法是经络,我们是不知道的。还有一个可以否定经络客观存在的现象,还拿截肢来说,患肢已经截掉了,但是患者仍然总是觉得脚趾头疼,即患肢痛,而针灸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它往某一个部位传导。这一点好像可以推翻经络存在的客观事实。当时我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觉得这两个现象如果分开看,彼此是互相否定的,它否定了外面经络的存在。但是外面经络的存在是被证明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否定的。既然是客观的,又有否定的依据,又没有完全否定的其他的证据,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两方面合起来考虑。于是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在中枢神经都有定位,也就是说,经络系统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不仅仅存在于外周,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我觉得,经络确实是不同部位之间信息联系的通路,这个通路不但在外周存在,在中枢以同样的形式存在,这样的话,我们把经络的这些互相矛盾的现象,联系起来就不困难了。截肢了,外面虽然不存在了,但是里面仍然还存在,所以还能感受到。

鲁:前两天电视上宣武医院一个退了休的老先生,他就有患肢痛,后来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手术,患肢就一点都不痛了。这就证明,患肢的感觉,实际上在整个中枢系统,都存在。

贾:当时在研究这个的时候,西医提出了患肢痛,中医提出了患经络痛。这个现象强烈的提示了我们,经络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外周,而且存在于中枢。外周的经络阻断,并不能够阻断中枢的经络。当我们认识到这点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它的价值。比如说外伤之后,外面的神经给阻断了,功能丧失了,我们可以通过中枢的这种锻炼保持它功能上的联系,同时,对外周也起到强化作用,因为外周的经络和中枢的经络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也是我们中医所说的精气神是一体的,调神同样可以调气,调理外周的气。外周经络系统和中枢经络系统的统一性,正好可以阐明精气神之间的一致性。

四、经络的作用

鲁:人身三宝精气神的内涵很深啊。经络系统还有一个问题,人身有五脏六腑,各有对应的经络,多了一个心包经。心包经是什么呢?现在解释心包经就是心脏的外围,代心受邪。心包经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呢?这里面波及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心包经到底是存在于心呢?还是存在于其它什么地方。咱们现在认为心脏外围的膜就是心包,但是这个位置在《黄帝内经》中不一样。中医历来争论不休,在上者是心脏的包膜,在下者“胞脉者系于肾”,到底心包在上焦呢,还是在下焦呢,在《内经》中有两种争论。我觉得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因为心和肾是密切相关的,肾是水脏,心是火脏,心肾相交,心火要下降,肾水要上济,所以心和肾,看着是两个脏腑,实际上心肾是协调统一的,而心包经,起到联系心肾的作用。举个例子,遗精的病人,现在讲是相火妄动、肾精妄动了就遗精了。而中医过去治遗精的病,认为遗精的病应该调心,心不动相火不会乱动。心和肾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心包经,所以中医的心肾相交与心包经络密切相关。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他的《格致余论》中有一篇文章,叫《饮食色欲箴》,里面提到节色欲应该宁心,宁心则肾水肾火不妄动,中医心肾相交依赖的联络点就是心包经。

贾:是的,您刚才讲的这个就已经明确了中医的经络起到的作用,不但是脏腑与外周的联系,也是脏腑之间联系的一个通路。

五、为什么十二经气流注次序是从肺开始?

贾:脏腑和脏腑之间,确实是以经络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经络学说中经常讲到十二经流注问题,流注的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的,然后到足厥阴肝经再回到肺经。我上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厥阴经结束之后又到肺经了,既然是如环无端的话,那么从哪里都可以开始,这始终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后来我在与李少波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才逐渐明白,十二经脉只有在气血流动的时候才有生命,这个气血流动是怎么开始的呢?人在出生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吸。即是说,十二经脉系统是如环无端的一个存在,但是要将它打开,自己真正作为一个生命活着,必须从肺开始。我觉得,我们的古人太伟大了,他们讲明白了经气的流行,但是历代医家为什么没有给我们讲明白呢,我觉得这是我们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遗憾。我跟李老练习真气运行之后,也慢慢的从中西结合的角度看待我们中医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样的理解,跟古人应该算是合上拍了。

六、经络系统是个伟大的发现

贾:关于经络,我最近从中西结合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老祖宗聪明至极,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下,就能发现的那么准确。比如说,督脉之气是从下往上走的,这是无法测量的,但是我练功感受到了,它确实是从下往上走的。人体从一个受精卵到胚胎的三胚层,一直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就是从胚盘的尾端有一个圆条,在它的引导下形成了脊索,脊索在后来变成了我们人体的椎体、椎间盘髓核,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是在它的引导下又形成了,这就是我们的督脉,就是从下往上长上去的,它的根就在我们的长强穴上,古人把尾骨前面、肛门后面这个地方叫长强,这是督脉的根,对这个地方的调节,可能就能使督脉之气旺盛。

我们督脉上第十胸椎棘突下有个穴位叫中枢,我想,古人为什么给这个穴位起名叫中枢?既然是中枢的话,肯定是人体的正中,是上下正中的枢纽,为什么管这个穴叫中枢呢?后来我发现,从神经节段的支配来讲,支配肚脐这块儿的,正好是胸部的第十脊神经,肚脐是我们人的正中,是我们认为的正中,可是肚脐从实体形态上它对的是我们的腰椎,并没有对着胸椎,我就纳闷儿古人怎么这么神奇。

古人管肚脐这个位置叫神阙,为什么叫神阙呢?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实际上我们人的生命,真的是从神阙这个位置开始的,因为我们母体的气血要养育胎儿,就是经过肚脐进去,排出东西还要从肚脐排出,也就是说,这是先天气血出入的通道,是生命的原始根蒂。我们说神是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而人离开肚脐这个地方,也就没神了。肚脐这个地方连的是小肠,上面通肝,下面通膀胱,残余的痕迹出生后仍然存在。我们人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吸收就是通过小肠这个地方,不管怎么样,小肠如果不能吸收,你也不能活着,这就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说,把肚脐这个地方叫做神阙,我觉得无论从先天还是后天来讲,这个名字都是当之无愧的,古人起名字起得简直是太棒了。

鲁:中医穴位的起名是按照河流山谷等等来进行的,和整个大自然界一样。

贾:在和人体解剖做过比较以后,我发现经络循行的线路和形态学上的结构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它不是一个想象中的线路,而是和形态也密切相关联的一个路线。像足太阳膀胱经,内侧有一条线,外侧有一条线,您看背部的解剖,肌肉的走向,确实能和它大体吻合上。经络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鲁: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七、经络不仅仅指导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鲁:怎样运用经络怎样去治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计划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中医开展什么工作。最早的时候,说的是经络实质的研究。后来,我说这个没用,我说你还不如做经络治疗疾病的研究,因为老百姓主要是因为得病难受。而且经络与针灸系、按摩等等都是不分科的,针灸医生应该是中医的全科医生,而且我当时提出应该研究针灸治疗非疼痛现象的疾病。

贾:是的,针灸治疗非疼痛性疾病是很好的,但是现在我们的针灸科大多治疗痛证、瘫证。

鲁:原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韩济生教授,他一直在研究针灸镇痛原理,以及戒烟、戒毒等等,他是站在神经系统的角度去研究的。我觉得中医治疗非疼痛性疾病也很值得研究。

贾:对,中医治疗非疼痛性疾病是非常好的。比如我们经常在临床上遇到的恶心,针刺内关立即就解决了,非常快。包括一些其他感觉的异常,治疗起来效果也都是很快的。还有皮肤病变、腱鞘囊肿,这些也不一定都是疼痛,但是我们用针灸治疗效果确实是不错的。

鲁:我曾经跟他们说过,比如感染性疾病、阑尾炎、胆囊炎,针灸效果非常好。通过治疗以后,炎症确实是消退了,疼痛也确实是消失了。

贾:谈到这里,我觉得应该强调,经络学说是我们中医里最具特色,而且最有临床指导价值的一个学说。

鲁:而且是最具有原创性。

贾:是的。前年,李少波老师给我讲点穴治病,李老的手法很轻,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把病给缓解了,说实在的,当时我都感到很惊讶。此后这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一直在研究点穴。我发现,这个经络学说啊,它的潜力真的是太大了,很多病,连针都不用,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把病给解决了。我就觉得,经络学说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里面,把这一块儿都给淡化了。昨天我值班的时候跟一个七年制的学生在交流,我说你们针灸学过没有。学生说学了,就用了30个课时。30个课时能学什么?太少了。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经络都是一个模模糊糊不清楚的印象,就是知道有那么回事儿。经络这个中医中非常优秀的东西反而被我们现在的课程给淡化遗忘了。

鲁:因为现在的课程有的越编越厚,其实有的不需要编那么厚,而有的应该编的更厚一些。

八、经筋、皮部理论是经络学说不可忽视的部分

贾:在经络中还有一个问题。咱们一般强调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但是对于筋经、皮部的重视不够,实际上经筋、皮部的理论,在指导临床的时候也是很有价值的,尤其是点穴这一块儿。我现在发现,现代解剖和中医的经络、筋经、皮部这些联系起来以后,可以对很多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值得挖掘的太多了,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应该给予很大关注。

鲁:借鉴中医经络学说,出现了络病思维和络病治疗。这个络病治疗实际上是由刘河间他们提出来的。现在又提出“久病入络”,久病入络的思维,实际上是叶天士的思维。我一直在琢磨,叶天士怎么想出来的“久病入络”,刘河间凭什么提出“络病理论”,他们怎么想到的,怎么发展的,怎么提出来的?因为他们也没学过物理、化学、解剖,他们为什么有这些想法,这些想法的理念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中医的发展应该和中国文化底蕴非常相关。现在中国文化底蕴被年轻的一代慢慢丢掉了,这应该是中医本身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针灸经络是中医中最精彩的部分

贾:我在上学的时候,学习实习完了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针灸。但是我毕业之后为什么没有选择针灸科呢?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针灸科现在的病种太单一了。单一的话,就不能够发挥针灸的优势了,所以我当时就选了内科,在内科什么病我都可以见到,什么病我都可以用针灸治疗。而现在在针灸科,很少遇到这些病。我曾经给针灸科介绍过一部分病人,结果针灸科的大夫一看有房颤、有冠心病,不敢扎。我说我都是用针灸来治疗心绞痛,这有什么不敢扎的。所以说,要想把针灸弘扬,要想经络学说让大家都能认同,单纯针灸科是不够的。虽然针灸科现在用经络理论是最多的,但是远远不够。

十、手法当中有大学问

鲁:过去的中医,在针灸时有补有泻,补实际上是提高人体的机能,泻是祛除人体的邪气。在我们的中药中,方剂中,都有扶正祛邪的方法。针灸一根针就有补泻不同的手法,但是这些东西,掌握的人越来越少了。

贾:对,您提到这儿,我想再说两句。您刚才提到针刺的不同手法,李少波老师他的手法里除了迎随补泻,最有特点的就是跟呼吸一致的手法。在吸气的时候,手是不能够往下按的,呼气的时候,手是不能抬的,是要随着呼吸起伏的。后来我发现了李老这种手法的科学性,就是完全是顺乎自然的。这样的话,跟呼吸的节律是完全保持协调的。人体协调才能健康,才能不生疾病。后来我就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十二经气血流注,不仅仅是生下来时,从吸气开始的循环,更应该强调,我们的呼吸节律对整个经络系统的节律调控。李少波老师就是对这点非常关注。呼吸节律不仅仅是经络流注的原始动力,而且是整个经气节律的一个策源地。他的点穴是完全和呼吸一致的,这是老先生高明的地方,他把节律的问题,运用到点穴和针灸上来了,不用费多大力,效果还很好。这就是对经络系统的认识有多深,你临床运用时就能取得多好的效果。

鲁:实际上用针灸的思维和用中药的思维,基本上是一致的。

十一、经络理论如何有效指导中药的应用

贾:对。您看经络这一块儿咱们还有那些点可以再谈一谈?

鲁:对于经络这一块儿,叶天士和刘河间他们两个虽然不扎针灸,但是他们的络病学说、久病入络理论,实际上都是站在经络的角度上去认知的。尤其是叶天士,他的《临证指南医案》中用奇经辨证的医案非常多,我曾让我的学生去研究过他。

贾:对,刚才我们没有谈奇经八脉的事情,现在正好谈一谈。

鲁:叶天士拜了十七位老师,他所有传下来的理论,都是跟学生坐船的时候说的,我们认为叶天士是一个温病学家,实际上他是一位杂病学家。

我一直在琢磨,他是怎么把这些理论揉合到一起,怎么提出自己的看法。说老实话,应该说叶天士第一是个聪明人,第二是一个有悟性的人,他善于思考。好多人说吴鞠通,实际上吴鞠通是对叶天士学说的一个发展。有的人贬吴鞠通,说叶天士出了一个卫气营血辨证,你怎么又出了一个三焦辨证。我说不对,叶天士所有温病学说的思维,驱邪理论为主,都是在祛除热邪,而吴鞠通的思维,是三焦和卫气营血的结合体。我们知道卫气营血辨证有一个缺点,它只有表里定位,没有脏腑定位,吴鞠通又加了一个三焦,等于是补充了叶天士理论,使得温病的定位更准确了,而且在叶天士的驱邪理论上又加上了扶正理论。

贾:有关奇经八脉在指导临床这一块儿,您觉得历代医家,哪一位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其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鲁:有关奇经八脉我曾经查过很多中医书。清朝有一本中药书叫《得配本草》,这本书在最后提到了奇经八脉的用药。

贾:嗯,这个是应该好好看一看。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里面有没有指导治疗这方面的内容?

鲁:有,但是不多。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话非常简单“治在奇经”、“治在冲脉”,然后开一张方子,所以关于奇经八脉怎么用药,在中药书中找,非常难。

贾:关于这一块儿,研究的医家少。

鲁:是的。

贾:其实奇经八脉的重要性是一点都不能忽视的,我们在练真气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先通的是任脉和督脉,小周天。这正好是奇经八脉中两个最大的经脉,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奇经八脉的重要性,这里面应该是大有学问可做。从针灸的角度来讲,任脉、督脉的穴位在治疗上少而精,效果非常好。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