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药快讯 > 正文

疗效与文化共鸣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 者:王煜霞

在非洲科摩罗的诊室与老挝万象的医院病房里,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援外医生们用银针、药罐和壮医技法书写着新时代的“健康丝路”故事。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贺诗寓在科摩罗马鲁夫医院开展援助工作已满一年,相较于在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壮医(中医)科工作了一个半月的苟尧和韦业荣来说,她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些。尽管条件艰苦、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两组医疗队员却有同样的感受——中医药民族医药“出海”大有可为。

2024年6月8日,作为第16批援科摩罗中国医疗队的一员,贺诗寓随队远赴非洲践行援外医疗任务。工作一年,她带去的针灸、拔罐、壮医药线点灸、火针等治疗技法大受当地民众喜爱。


贺诗寓展示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产品

一开始,贺诗寓也担心过,当地人会不会拒绝中医、壮医疗法,不过,首次接诊便让所有的顾虑烟消云散。法丽娜(音译)是马鲁夫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当时已患肩周炎数月,右手手臂无法抬起。贺诗寓为其行壮医针刺治疗,仅一次,该患者手臂便可慢慢抬起。“她觉得非常惊讶,感叹中医的神奇,开心地要跟我一起合照。”当日,贺诗寓共接诊30多名患者。

开局顺利,贺诗寓信心倍增。2024年7月份,患者莫娜阿夏(音译)找到了贺诗寓,当时她因右臀放射到膝部疼痛,导致行走及下蹲异常困难。此前,患者已做过相关影响检查,均提示无病灶,也在当地分别找不同的骨科、外科医生诊疗过,但均无改善,因此想尝试中医治疗。

贺诗寓检查发现,患者右髂腰肌、腹股沟韧带及髂骨外缘有强烈压痛感,诊断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遂用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壮医针刺疗法为其松筋解结,首次治疗后,莫娜阿夏下蹲痛感减轻。再行治疗后患者完全治愈。“她非常开心,跟我握手,还给了我个大大的拥抱!”贺诗寓说。

科摩罗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常年天气湿热加之卫生条件较差,皮肤病肆虐,阿菲力伽(音译)就是饱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困扰的患者之一。找到贺诗寓时,患者前胸、腋下及前上臂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簇状水泡,伴有液体渗出,病毒感染神经及皮肤的水泡让他疼痛难忍,甚至无法入眠。“我当时就是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不就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急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吗?小小药线即可拿捏。”贺诗寓说。

贺诗寓所说的“小小药线”,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经过壮药浸泡的苎麻线,将其点燃后形成的圆珠状炭火迅速直接灸灼人体表面的穴位或部位,具有通络止痛、祛风止痒、消炎等作用。仅用三天,阿菲力伽的病情明显好转。


贺诗寓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为患者治疗带状疱疹

刺络放血、火针、拔罐、小针刀……各种“手段”轮番亮相,一年来,粗略估算,贺诗寓为当地超过6000名民众解决了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各种软组织损伤、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问题。与此同时,她也感受到了当地医疗资源与国内的巨大差距——设备陈旧、短缺,药品缺乏,基本的检查和治疗手段难以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需要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锻炼。”贺诗寓说。


贺诗寓在莫埃利岛义诊中使用中医针灸

老挝:从抗拒到信赖的“破冰之旅”

2025年5月5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国东带领专家团队前往老挝开展传统医药交流访问,苟尧和韦业荣访问期间留驻万象湄公河医院由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援建的壮医(中医)科,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技术合作。

“一开始他们是抗拒的,一看我拿出长长的银针,吓得连连摇头加摆手,对带‘火’的火针、壮医药线点灸、火罐等更是面露惧色。”苟尧说。不过,他自有破局之法。


苟尧通过临床示教培养当地中壮医医疗骨干

今年5月15日下午,患者方芳(音译)因长期肩颈痛被送至壮医(中医)门诊诊治。CT检查显示其颈部病变,有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当苟尧拿出银针时,方芳立马摆手表示“不扎针,怕痛”。“我说我帮她再检查一下,但其实检查的时候,已经扎了一针下去。”随后,嘱患者活动颈椎,感受疼痛是否减轻,“这时我才告诉她,我已经扎针了,针灸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

患者表示怕痛的时候,苟尧和韦业荣就在自己胳膊上扎一针,减轻患者抗拒情绪。慢慢地,像方芳一样,对中医针灸彻底改观的人多了起来,通过口口相传,转介绍更多的人到壮医(中医)科就诊。

经过一个半月的观察,苟尧发现,中医“治未病”思想其实已春风化雨“潜入”当地,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及丰富的临床实践,不管是医院还是在医馆行中医操作的医生,大多处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就拿湄公河医院的医生阿尼(音译)来说,日常也用中医针灸帮患者治病,“但是我们发现他没有理论基础,在辨证施治、穴位定位、治疗思路等方面与一个成熟的中医医生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于是,苟尧对其进行带教专训。


苟尧为患者行壮医火针疗法

创新传播:超越文化奇观让中壮医更接“地气”

苟尧坚定地认为,中医药、壮瑶医药在海外大有可为:一方面源自当地医生、患者都看得到的奇效;另一方面,当地医疗条件落后,也给了中医药、壮瑶医药大施拳脚的空间。“湄公河医院是比较好的医院了,但是医疗设备还是落后短缺,对一些常见病,中医可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情,用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苟尧说。


苟尧为患者行中医拔罐疗法

苟尧结合老挝民众阳虚、内寒、湿重的体质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整理稳定型心绞痛、胃肠功能紊乱、腰痛等常见疾病的本土化诊疗方案,同时,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针对“未病”、亚健康人群,整理出了更适合当地人的体质调理方案,待专业翻译事宜等事项完成后,即可形成标准在湄公河医院公开使用。


贺诗寓在科摩罗孔子学院作专题讲授

现下,万象流感盛行,闲暇之余,韦业荣加快了壮医三气养生操的教授节奏。从零星几人参加,到音乐响起,医护、患者家属主动加入,韦业荣的“养生团”也日益壮大起来。湄公河医院医生阿贺(音译)表示,经韦业荣介绍,得知这套三气养生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流感,起到养生健身、祛病康复的功效后,他更加积极了。

另一边,贺诗寓也在为传统医药的“大有可为”积极努力。今年6月1日,中国第16批援科摩罗医疗队走进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为学院学子送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贺诗寓系统讲解了中医理论基础及常用的事宜技术,并结合当地常见病,给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建议。“学生们很热情,他们很喜欢也很接受中国传统医学,反响特别强烈。”贺诗寓说。

目前,3位年轻人都有清晰的计划:向当地医务人员教授中壮医临床技能,助力当地医务人员水平提升;对本科室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既要传授理论知识,也要教授技能操作。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援外医生们正在用一年半载的坚守证明:草药芬芳无国界,千年智慧正在海外土壤绽放新生。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