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药快讯 > 正文

致力于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 张伯礼科普工作室成

文章来源:北方网     作 者:姜凝

6 月 21 日,天津市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张伯礼科普工作室成立仪式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举办,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人民卫生出版社、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建的天津市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 · 张伯礼科普工作室成立。

据了解,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有助于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展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从国内向世界范围内传播,对逐步提升中医药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立张伯礼科普工作室,旨在团结医学健康领域院士群体在咨政建言和科学普及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吸纳相关领域的科研团队和科普工作者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创新平台,以高质量科普响应人民对权威、专业医学健康科普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推动新时代健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张伯礼科普工作室将面向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等医学健康领域创新链、产业链相关重点群体开展高水平跨界健康科普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创建特色科普品牌,服务提升重点群体科普能力和科学素质,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搭建科普创作复合团队,创作高质量医学健康科普图书、视频等科普作品,加强科普源头供给,打造学科科普创作精品;聚焦本领域研究前沿进展,推动医学健康领域科普与科研深度融合,打造行业研究报告等战略咨询类智库产品,引领带动科技工作者咨政建言,服务国家战略决策;产出高质量的健康科普案例、研究报告,为医学健康领域开展高质量科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张伯礼介绍说,安然度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睡好子午觉,夜卧早起:子时(23:00-1:00)是心肾相交的黄金时段,建议 23:00 前入睡至 1:00 深眠,确保 " 子午觉 " 质量。勿以为晚睡早起(如深夜 1 点入眠、早晨 9 点起床)可弥补时长——夜间睡眠的时机和质量远胜于午睡。提倡 " 夜卧早起 ",结合夏至后阳光早至的特性,清晨 5 点 -7 点起身活动,以顺应阳气升发的规律,增强免疫力。

健脾利湿,饮食清淡:夏季湿气重,易伤脾胃,导致食欲减退。推荐食疗方案: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可清心降火、开胃健脾;利湿食材(如薏仁米、冬瓜、荷叶)能化解湿浊。传统夏至食俗如冷面,可融入现代饮食——冷面搭配新鲜苦瓜片或薏仁汤,既解暑又助运化。但忌冷饮贪凉,冰箱食物取出后放置至室温再食用,避免腹泻伤阳。

心静自然凉,宁心安神:暑热易引发心烦气躁,需通过 " 宁心安神 " 调节情绪。建议晨起或傍晚练气功、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辅以呼吸调节,保持心态平和。中医 " 神清气静 " 理念指出,心绪稳定可减少体内火气积累,有效防暑。

防暑避凉,补水有度:夏至后高温多汗,但应防暑不贪凉。空调温度控制在 26 度左右(老年群体尤需谨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 " 空调病 "。补水讲究 " 不过汗 ",出汗多时饮用温盐水或绿豆汤补充电解质,忌甜腻饮料与过度运动。切记:中医视汗为 " 心之液 ",大汗伤阳,适度出汗(如早晚散步)可排毒而非耗散气血。

冬病夏治,扶阳固本:夏至阳气旺盛,正是 " 冬病夏治 " 良机。针对冬季易发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可通过三伏贴、艾灸或中药(如扶阳补气方剂)提升正气。例如,张伯礼分享临床案例:老年患者通过夏至调养预防了常年冬季住院问题,凸显 " 补虚扶弱 " 的传统智慧。

夏至养生不是短时行为,而是持续到三伏的策略。公众可结合个性化体质(如老年人重点防寒凉、青年群体警惕贪凉伤胃),循序渐推进生活节奏调整。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