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治疗解答 > 正文

第四章:五行—万物一切变化的关系

一、被误解的五行

贾:五行在中医中的应用较多,下面我们谈一谈五行吧。

鲁:中医的五行分法也是非常高明的,虽然只有“木火土金水”五个字。“木火土金水”依次是相生关系,隔一个是相克关系。相生相克思维是《内经》的思维,《内经》就把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首次揉在一起,应用到人体生命科学。五行对应五脏,五脏不是脏器,而是藏象。器是器官,是解剖学的认识;象,是象思维的认识。

贾:咱们之前讲的阴阳是属性,不是具体的东西,但是它又有它的象。虽然概念里面没有具体所指,但是还是应象的。那么五行也是应象的,“木火土金水”到底是五材还是五性?

鲁:五行学说本源是五种物质的特点,比如火性炎上,火是向上的。五行中的火不是指真正的火,应该说含有象思维。

贾:把“木火土金水”的特点抽象出来,来讲生克制化这种关系。那么能不能这么理解五行:可以将自然界万物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分类,然后从他们的属性来谈万物间的联系。

鲁:可以这么理解。

贾:上学的时候老师解释五行生克关系时说,木怎么生火?木头一点火就着了。火生土就是火烧的东西都成灰了,这些似乎都还能理解,因为都是停留在五材的层面。但是土生金怎么解释呢?有的说可以从土里挖出金来,这样的说法好像就有点牵强了。还有金生水解释为金熔化了就成水了。那熔化的金水可以生木吗?因为他们都是停留在五材的层面上的,是不能够很好的解释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的。必须提高的五性的层面讲就没有障碍了。这样翻译给外国人看,就更看不明白了,这样会使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的误解。

二、对五行严重误解的原因

鲁:五行学说应用了象思维。

贾:对。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有“木火土金水”五性,就有“木火土金水”五象。他是通过五象的相互关系来分析五性的内在联系。正因为五行学说是从属性的角度来讲,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不仅仅是中医,还有看风水。五行在传承过程中有些地方没讲明白。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讲了五材、五行的属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这是五行的高度概括,在最初是正确的,但是后来对它的理解出现了机械、生搬硬套的情况。 “土爰稼穑”里的“爰”字是关键。很多人将“爰”字解释为“曰”,与其他“曰”一样。我一直不敢认同这样的解释。如果是这样,古人何必唯独土用“爰”,其他几种都不用呢。后来,我就从文字上做了些研究,如果“爰”加上“扌”就成了援助的援,给予帮助的意思。如果加上日字旁,就成了“暖”,给予温暖。可以看出都具备给予的意思,但是“曰”字就没有这个意思。在五行中“土”的属性非常重要,“土爰稼穑”稼就是庄稼生长,穑就是收,就是说土有长养万物和收藏万物的属性。土是万物生长收藏都离不开的,这种属性就叫做土性。正因为土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木火金水都离不开它。所以在划分五方的时候,土为中央。后人把五行关系画成圆的时候是对五行的误解,一年四季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那么土在哪里呢?后来又多出了个长夏,把土放在长夏。后来又觉得不对,认为每个季度的后18天由土所主,这就把人们弄糊涂了,那么第后18天之前天由谁主呢?我觉得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的中医传承就出现问题了,以至于后面出现生搬硬套的解释。我们教材中画的五行关系图与原来的五行已经不一样了。

“木曰曲直”的木讲的是植物,不是没有生命的木头。再看庄稼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有东西压着,它会从旁边弯着长。虽然弯弯曲曲,但它始终是向上长的,这就是木的特性。只要是具备这样特点的事物就是有木性,是属木的。

“火曰炎上”的炎是火上加火,说明热。火又具备向上的性质。那么万事万物具备热又向上的特性时,就可以说是属火。

“金曰从革”中“从”是两个人一前一后,前面往哪里走,后面就跟到哪里,这就是从的意思。金的特性是可塑,给什么“模范”就成什么形态,所以说它有“从”的特性。“革”的本意是动物的皮革,皮革在活着的生物体上是柔软的,死了之后就变硬了。“革”代表了金由软变硬的属性。当事物具备从的性质、革的性质时就具备了金的属性的。

“水曰润下”,水多了就湿润了,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特性。那么只要具备湿润、又往下走的性质,就说属水,归为水类。

这样就将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归类。然后再谈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五行的关系。我觉得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尚书》创立五行学说的本意。因为后来的误传,以至于现代的医生都很难接受五行的思维方法了。其实,五行学说的临床指导价值还是值得关注的。

鲁:是的。我举个病例。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反复咳嗽喘3年,每次都是月经前一周开始咳嗽,脸上还有轻微的蝴蝶斑。后来我诊断为木火刑金,就是肝火犯肺。给予疏肝、解郁、凉血清热的药物,同时加点治咳喘的药。吃了两周的中药,咳嗽喘就不犯了,所以说中医的五行学说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现在很多教材都讲错了,比如说现在教材中的“肝肾同源”,本来是叫“乙癸同源”,两者是不能等同的。“乙癸同源”说的是木阴和水阴同源,也就是肝阴和肾阴同源,没说“甲壬同源”。由此可见五行学说在传播过程中变味了,不是本意了。

贾:对于五行学说的应用古代挺多,现代变少了。我觉得李东垣对五行学说的应用贡献最大。李东垣的《脾胃论》以脾胃为主来讲,脾胃属土,土就是生养万物,收藏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强调脾胃,没有脾胃就没有生机,没有脾胃的功能就没有对其他异常的制约。我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只要顾护脾胃就可以治疗所有的问题。原来是因为土才使“木火金水”的属性不会偏离正常太多。

鲁:调理脾胃从张仲景到李东垣都非常注重,奠定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思维。

三、五行是五种属性之间的转化

鲁:《内经》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亢害承制理论在五行学说中应用非常广,金元时期的很多医家都有“反兼胜己之化”的理论。例如肺病了,反而兼有心的病变,这是中医病机理论的一部分,非常常用的,五行学说的亢害承制理论非常重要。

贾:因此可以说,亢害承制是对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的高度概括,五行之间的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五种性质之间的平衡转化关系。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