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传承 > 中医治疗解答 > 正文

第二章:气-万物生灭转化的本原

一、宇宙自然万物都是连续的气和不连续形的统一

贾:上次咱们讲了象,知道了通过象可以来认识事物。但是只有象不能讲清楚原理,古人认识到气是万物的本质。下面请您给我们讲讲古人是怎么认识气,怎么应用在中医中的?

鲁:我的老师任应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宇宙自然万物都是连续的气和不连续形的统一”。那么连续的气和不连续的形是什么关系呢?《黄帝内经》中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的生命就是气的生命,人是气构成的,这是中医学理论的本源。前面我们在讲“象”“数”的时候,都提到了“二、三、五”,没有提到“一”。这个“一”的理论对中医非常重要,人体和自然界就是“一”。古代哲学中有“气的一元论”,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在中医学中,又把气分成了多种类型,如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甚至把气也分了阴阳,现在都说营气属阴,卫气属阳。《内经》说“水为阴,火为阳”,那“气”是什么?《管子-内业篇》提出了精气说,把气作为阳,精作为阴。《内经》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站在阴阳学说的角度,气与精相对,属阳。“阴阳离决”说明人死了,没有生命活动现象,没气、没功能了。没精就是没物质了,这怎么可能,还有一百多斤的肉体在呢。中医说的气并不是单指活动能力,不能认为功能就是气。人身之气是具有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

贾:我觉得气还是一种物质,功能只是它的一种表现,而不能把功能叫成气,因为找不到任何依据说气就是功能。

鲁:阴阳学说的划分就将气和精划分开,精是物质的,那么气就成了功能的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能说气是看不见的物质,而精是看得见的物质。精包括功能,气也包括物质。所以精气的阴阳划分,并不是功能和物质的划分。现在大家老说是站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实际上这个思维不见得正确。再比如营是属阴还是属阳?营气是气的一种,与血相对而言可以说属阳。营气又是脉中之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又属阴。所以讲阴阳属性的时候,必须要有对象,没有对象就无从谈起阴阳。

二、脾胃为后天之气的源头 

贾:药物的气和人体的气有没有统一性?是不是万物之间都是一个东西构成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万物之间可以转换。这样理解对吗?

鲁:对。

贾:气在古代中国有两种写法,分别是“炁”和“氣”。这两个气字有什么不同吗?

鲁:“炁”底下的“灬”代表火,火上面“无”表示蒸没了,也就是用火蒸没了。中医道家说无极生太极,并不是代表没有,是看不见,肉眼看不见。

贾:好多东西经过火烧之后就没了,不是真的没了,而是我们看不见了。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了。就像现代的物质不灭理论,古人认为它一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就把这种形式的存在叫做气。那么另一个“氣”怎么解释。

鲁:“氣”底下是米字,说明这个气与水谷有关。中医说水谷进入脾胃之后,就转化为水谷之气。

贾:“氣”也就是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气的理论指导临床是最具有影响的,比如甘温除热,用补气的药能够除热。一般说气是阳性的,怎么能够除热?这是在中医理论中非常有特点的,大家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的,您能否给我们讲一讲。

鲁:我在遵化医疗队时跟着印会河老师下乡,有个小女孩发高烧一个月,体温在39.5~40.5℃之间。在医院检查出来是菌血症,由于下肢的骨髓炎引起的。当时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甚至当时最新的白霉素等抗生素都用上了,也不见效。最后,小女孩不想吃饭,出大汗,喝大量的水,她的脉是浮数的。甘温除热的三大症都有了“大渴、大汗、大热”。李东垣说甘温除热适用于状似白虎的病证。病人用过白虎汤、清营汤都不起效。这时,印会河老师提出是否用甘温除热的方法,大家同意试试。当时心里都没底,就把人参换成了西洋参,不敢用热性的人参。结果,吃了三剂药,病人感觉还可以,就继续用药,用完6付,病情没有加重,也没有明显减轻。这时就将西洋参改成了白人参,然后改成红参,药性逐渐变热,服用半个月左右,平均体温降了半度。见有效,就开始增加人参的量,后来还加了附子。就这样平均一周下降半度,一个多月体温就正常了。这个病例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后来,我研究李东垣的书,发现李东垣的代表方不是补中益气汤,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这是书里的第一张方。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凉药有黄芩、石膏、黄连等,现在的方剂学认为补中益气汤中有柴胡、升麻,是补脾胃升阳气的,所以是治中气下陷的。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用的是炙甘草,朱丹溪写过炙甘草是兼泻兼缓。中药炮制有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留药物的本性,炙甘草虽然用蜜制了,但是甘草的本性是凉的,所以炙甘草也是凉性的。还有柴胡、升麻都是偏凉性的,有趋下的性质。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里说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甘草都是兼泻兼缓的。纵观整个李东垣的书,甘温除热是要与泻火并用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是李东垣的治疗大法,所以李东垣的甘温除热并不是反对用泻火药。又比如外科用黄芪量都很大,而且效果好。黄芪被认为是“疮家之圣药”,在治疗时需跟清热解毒药配合使用。为什么外科可以把温补药与清热解毒药放在一起用,内科怎么就不可以呢?

贾:李东垣始终是注意调补脾胃的。我们人就是靠“氣”来生存的,氣足了,我们身体就健康。注重脾胃就是注重怎么把水谷精微之气转化成维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物质,因此补脾胃是基础,泻阴火升阳还是次要的。这样看李东垣还是从补气开始,在气上做文章。

鲁:从张仲景就开始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

贾:那么最早提出“甘温除热”的应该不是李东垣,在《内经》、《伤寒论》里面是不是就有了?

鲁:对。

三、气不为一

贾:对气的这部分内容,您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鲁:关于气的话题真是太多了,人体有各种气,有元气、宗气、经络之气、脉中之气等等。汪石山提出:人身同一气。就是人体中各种各样的气都是同一种气。他认为人需要补气,所以他善用人参、黄芪。

贾:相火也是气吗?

鲁:相火也是气的一种形式。朱丹溪提出“命门相火”为“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内阴而外阳”是从卦象来说的,中间是阴爻,外面是阳爻。命门是阴阳都具备的,“主乎动者也”是说阴阳内动。如果没有想法,相火就不会动,一有想法相火就动了。相火跟君火有关系,君火引动相火,君火动相火就动,所以中医在治生殖系统疾病的时候,一味的补肾阳是不对的。君火不动,相火就不会动。年轻人看黄色书籍,容易犯错误,就是君火动了引动相火。心火和相火通过心包络联系,心包经上连于心,下络于肾。

贾:中医里面有那么多东西最终都离不开气,同一气有不同的名称,同一气在不同条件下作用点是不一样的,中医里讲的各种气都是“本元一气”的不同形式。


 

 

 

 

名医传承

名医荟萃

最新治疗案例